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读以下四首诗,选出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首( )
A.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宜阳城下草萋萋,润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21 03:0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课内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中,诗人运用多种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是衬托绝壁之险。
B.《秋兴八首》(其一)抒发了悲秋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首联、颔联为间接抒情,颈联、尾联为直接抒情。
C.《琵琶行》在表现音乐方面颇有方法:大量使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音韵美;将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结合起来。
D.“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句,从内容上看,形成鲜明对比;从表达的意旨看,表达的是讽刺之意:没有当初“笑牵牛”,何来今日“同驻马”?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从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用“
,
”表现了诗人心中的愁苦难以排遣。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题画
沈周
嫩黄杨柳未藏鸦,隔岸红桃半著花。
开眼阑干接平楚,夹洲亭馆跂长沙。
悠悠鱼泳知人乐,故故鸥飞照鬓华。
如此风光真入画,自然吾亦爱吾家。
注:楚:树丛。登高远望,见树梢齐平。故故:沙鸥鸣叫的声音。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不乏动感的初春图景,给人以无限的联想,诗人畅快的心绪油然而生。
B.颔联紧承首联,面对美妙景色,心情舒畅,于是矫首仰望,远处是与栏杆相接的一带平林,馆阁矗立在水边的沙地上。
C.“夹洲亭馆跂长沙”中的“跂”字生动传神,把馆阁拟人化,由此使颔联与首联气息相连,富于生趣。
D.这首诗采用通感的手法,把由色彩、画面联想到的声音、心绪、思想等非画面的东西直接地表现出来。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的句子是“
,
”。
(2)《劝学》中论述空想不如实践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论述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小题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小题2】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3】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小题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小题5】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小题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小题7】
,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小题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