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B.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内容的社会性和形式上的叙事性就成了乐府诗的显著特点。
C.形式上,汉乐府以五言为主,为以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D.《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5-10 10:49: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携带的物品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小题3】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⑤
【小题4】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六国论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国,可不悲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韩、魏塞秦之冲,而山东之诸侯   蔽:遮挡
C.彼安得不而入于秦哉     折:掉转
D.以四无事之国,当寇之韩、魏 佐:帮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发愤西向,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①譬如人有有腹心之疾也  ②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C.①虑患之疏,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蟹六跪二螯
D.①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国  ②秦有余力而制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苏辙认为六国应有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
①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②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③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④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⑥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B.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C.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D.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小题5】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拈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
B.“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做铺垫,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
C.“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借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强调韩、魏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比喻是上述论点的推论和深化。
D.文章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的批评,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小题6】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2)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注),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造于朝!”不得已而景丑氏宿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改动)

(注)采薪之忧:因生病不能去打柴的忧虑。用作生病的婉辞。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寒疾,不可以    风:吹风,受风
B.吾何乎哉  慊:不满足,遗憾
C.今天下地德齐 丑:类似
D.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得已而景丑氏宿焉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
B.①请必无归,造于朝    ②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组是(   )
①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②辅世长民莫如德
③欲有谋焉,则就之
④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⑤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⑥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A.①②③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作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2)辅世长民莫如德。
(3)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B.而闻者(清楚)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少许,少量,少部分)
D.而江河(横渡)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用心
D.范增数项王
【小题3】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驰椒丘且焉止息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