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然子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实,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尝。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赡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B.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12:0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孔雀东南飞
(节选)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迀!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1】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
B.作计乃尔立   乃尔:就这样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D.多谢后世人   多谢:十分感谢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求假暂归    ②于今无会
B.①蹑履逢迎    ②怅然遥
C.①我应他人    ②足荣汝身
D.①黄泉下相    ②渐愁煎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氏仆录

毛奇龄

何氏仆方相。何氏两世入御史台,家富。相效犬马走,积赐钱若干缗。何氏中落,出诸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耗敝筋力,凡数岁,贸田园若干。忽谓其弟曰:“吾,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虽然,予固方氏子,予不可不为人后。予弟有子,当后予!”削木,著名字,如既死者,予羡财若干;而以身与田园归何氏焉。

王师渡浙江,江上军溃,兵入城,何氏谋走避,而难守者,谓:“相卫家人出城,己主守可乎?”相曰:“不然。郎虽贫,广额丰颐,又何氏也,为众所耳目,恐死,死则家人谁主者?卫家人者,郎也。以辎从、第宅、器仗责奴已矣。”叩头别。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相不告,死。

齐于氏曰:“江上军溃时,军无守者,而相独为何氏守其家,可不哀乎?凡人,进事人,退则亦自爱其身。向使相既出,自营其余财,终老于外,谁则厌之?又或者好言致主,指画慷慨,其忠诚似亦可信;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甚或予敌以主者,悲哉!闻方相,亦少愧矣!”

(选自《西河集》卷一一八)

(注)①邑:浙江萧山,与作者同邑。②王师:指清军。③齐于氏:作者的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氏仆也,将何氏矣 老:终老
B.予弟有子,当予 后:后人
C.退则亦自其身 爱:爱惜
D.及一旦有急,而阴其事 鬻:出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相削了块木牌,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在方家,自己如同已经死了一样。
B.何家因家道中落,遣散仆人。几年后,方相却带着所买的田园返回了何家。
C.清军入城,何家主人难以守护家院,就与方相商量,责成方相留下看护。
D.方相认为何氏相貌不凡,又是世家大族,会被众人关注,性命难保。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
⑵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
【小题4】作者刻画了一个“忠诚”的仆人形象,用意是什么?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茅鹿门知县二

(明)唐顺之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有说。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杀,以文字绝不足为也。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不免为下格。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困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

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抄说,盖头窃尾,如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然则吾之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乃其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也,鹿门其可以信我矣。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鹿门东归后,正欲待使节西上时得一面晤,倾倒十年衷曲;乘夜过此,不已急乎?仆三年积下二十余篇文字债,许诺在前,不可负约。欲待秋冬间病体稍苏,一切涂抹,更不敢计较工拙,只是了债。此后便得烧却毛颖,碎却端溪,兀然作一不识字人矣。而鹿门之文方将日进,而与古人为徒未也。异日吾倘得而观之,老耄尚能识其用意处否耶?并附一笑。

(注)①茅鹿门:指茅坤,号鹿门,明代散文家、藏书家。②毛颖:毛笔。③端溪:一种名贵砚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手写出,虽或疏卤   疏卤:粗糙、轻率。
B.虽其专专学为文章   专专:用心专一
C.如庄农作大贾之饰   大贾:大师。
D.而与古人为徒未也   艾:停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有说   时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B.则文虽工不免为下格   赂秦力亏
C.鹿门可以信我矣   吾还也
D.乘夜过此,不已急乎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宇宙间的绝好文字不应重在对文字的追求,也不应重在文章的规则布局、结构的变化转折,更应重在要使文章要有一种精神、命脉和骨髓。
B.作者认为,写文章要有“真精神”及“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这才是真本色。他将陶渊明与沈约两位诗人加以比较,评价前者本色远超后者。
C.文章最后,作者祝愿茅鹿门先生写文章一天天地长进,学做古文堪比古人,并期望有朝一日能读到他的文章,领会其中的用意所在。
D.全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而议论则重在阐述作者自己的文章观,文中的两处“一笑”则流露了作者对自己观点的自信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 雕 句 文 用 心 最 苦 而 立 说 最 严 者 无 如 沈 约 苦 却 一 生 精 力 使 人 读 其 诗 只 见 其 困 缚 龌 龊 满 卷 累 牍 竟 不 曾 道 出 一 两 句 好 话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
(2)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

同类题5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词论

(宋)李清照

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唐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服隐姓名  易:交换
B.拜曰:“此李八郎也。” 罗:散步
C.独江南李氏君臣文雅   尚:尚且
D.作为小歌词  作为:当作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与同宴所 ②及其所既倦
B.①亡国之音哀思   ②樊哙起,利
C.①直如酌蠡水大海 ②不拘
D.①知词别是一家   ②今其志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句子全都直接表明“词别是一家”标准的一组是(   )
①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②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③歌词分五音
④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⑤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
⑥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的《词论》,叙述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
B.李清照的《词论》,以阐述唐时乐歌的繁荣及乐歌和词曲的密切关系,作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说”的根据。
C.李清照认为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D.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应区分诗词的领域,对两种不同样式的文学应该做出不同的对待。
【小题5】阅读下面的文言小段。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小题6】翻译句子。
(1)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2)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3)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