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3分)

(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的评析。(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26 11:4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问说(节选)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妄以臆,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选自《孟涂文集》)

(简注)①问说: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论说。②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著有《孟涂文集》44卷、《骈文》2卷、《广列女传》20卷、《论语补注》3卷。
(阅读指要)

文章开篇即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并指出“问”与“学”相辅而行。第二段指出今人有学无问源自“是己而非人”的师心自用的畸形心态。最后指出,“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进而对“问不可少”加以申述,回应篇首。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理有未(______)   (2)妄以臆(______)
(3)轻之而不屑问焉(______) (4)自知其而谨护其失(______)
【小题2】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小题3】《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上文中与之一脉相承的几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第一段作者提出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接着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强调好学一定要勤问。
【小题5】请为下面问与学的名句写出上句或下句。
(1)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论语·公治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同类题3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③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盖在忧(_______) (2)能见可欲(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能而任之  简:简化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事物
C.虽之以严刑 董: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以自牧 冲:冲动
【小题3】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克终者寡   ②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①根不固求木之长 ②况于明哲乎
C.①岂取易守之难乎 ②臣闻求木长者
D.①而况明哲乎 ②青取之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小题5】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小题6】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任选其一并阐述其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本文作者柳宗元,初中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
(1)名我当(_____________)
(2)其欲舒(_____________)
(3)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__)
(4)尔植(____________)
【小题3】加点词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驼种树B.非有能硕茂之也
C.鸣鼓而D.又何以蕃吾生而吾性耶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5】本文的真正写作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②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③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甲!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④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乙。

⑤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

【小题1】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公也
A.到达   B.极、最    C. 至于   D.导致
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抑制    C.愿意 D.残忍
【小题2】填入文中甲 乙两处最贴切的虚词是( )。
A.焉 矣B.者 也C.邪 也D.哉 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谁可而为之 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B.先生以此听寡人也  犹小石小木在大山也(《秋水》)
C.忍所私行大义 以其无易之(《诸子喻山水》)
D.庖人调和弗敢食    扣舷歌之(《前赤壁赋》)
【小题4】对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小题5】说明“善”字在以下语境中所指的具体内容。
⑴平公曰:“善。”
⑵国人称善焉。
【小题6】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