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②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③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甲]!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④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乙]。
⑤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
【小题1】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A.焉 矣 | B.者 也 | C.邪 也 | D.哉 矣 |
A.其谁可而为之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
B.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秋水》) |
C.忍所私以行大义 以其无以易之(《诸子喻山水》) |
D.庖人调和而弗敢食 扣舷而歌之(《前赤壁赋》) |
A.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
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
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