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狄青本拱圣兵士累战功致位枢府时相或讽其去面文者但笑不答仁庙亦宣喻之对曰臣非不能姑欲留以为天下士卒之劝上由此益爱之。
(选自方勺《泊宅编·卷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7:10: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大罚戮,而州既 治:治理,管理
B.州人侯无穷也   善:感激
C.而使其自以成之 劝:勉励
D.将以天下之学者 一:使……一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之不可以已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
B.而使自劝以成之 皆出于此乎
C.而李侯知为先   故为之文
D.而余说不知     惑不解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侯治理太平州卓有成效,为了满足李侯的心愿,当地的豪门大户出钱为他建造了官府,并且希望兴建学校。
B.作者认为李侯比当世很多官吏要贤明,他深知学校教育的重要,并且在不费民财的情况下,让州学得以兴建。
C.作者认为学者终生追求的事业不是一切听从上面的旨意,而应是积累善行,推行仁义,并最终及于天下社稷。
D.本文在评价李侯的功绩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在论证“所以学”时,则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层层推进。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

严羽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淡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法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语,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兹诗道之重不幸耶!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注释①声闻、辟支之果:属于佛教中的小乘教派,文中喻为旁门左道。
【小题1】严羽认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而要作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
【小题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宋代初期的诗歌创作是在沿袭唐人,作者对此表示不解和困惑。
B.宋代到了苏轼、黄庭坚,才按照自己的法式来写诗,学唐人的诗风才有所改变,使宋诗创作走上了正确的方向。
C.黄庭坚在文字上特别下了大功夫,后来他的诗法盛行,成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作者感到欣慰并予以赞赏。
D.赵紫芝、翁灵舒等人,独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渐渐恢复接近了他们清寒苦瘦的诗风,江湖派诗人也大多模仿这种诗体,并自称是唐诗的正宗,作者对此感到悲哀。
【小题3】你是否同意严羽对宋诗的评价?以所学过的宋诗为例,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古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采暑,而百姓安之。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所知,去其所害,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1,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住。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日:“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馀矣。”
(取材于《荀子·王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利 就:接近
B.治国有常:规律
C.莫若之 惠:恩惠
D.君子位 安:安居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民泽处复穴    ②是君人之大节也
B.①人各以所知 ②吾无观馀矣
C.①不宜废之 ②欲荣莫若隆礼敬士矣
D.①三代起也 ②此谓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器械不可因也
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
B.故有慈母之服
所以就为慈母做了衣服
C.则庶人安政矣
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
D.则其馀虽曲当
那么其余的即使都很恰当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而循俗未足多也
②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小题5】阅读以上两则短文,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阐述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的句子。
②以上两则短文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