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书关桥老僧事
朱辰应
里巷之侠,有尺寸之长,则思自表见于世。予读徐丈学观所传关桥老僧事至奇,顾溷迹浮屠以老,何与?予考其行,盖亦失志于时者之所为也。呜呼!有明之季,戎政不修,而御下过急,试一不效,即从而弃之。既已无所归,则往往颓坠放废,老憎殆其流欤?惜乎老僧英略武备,仅见于关桥,而社稷已堕壤矣。
关桥吾禾郡治东南之通衢也。崇桢间,者僧偕其徒结庐驻锡,气昂藏,不善作缁流态。常终日危坐,有过之者,瞠目不起。问其出处,笑不应。乡之人多忽之。
顺治二年秋,大兵南下,游骑及关桥。老僧出所持杖,荷以前,负桥而立。骑至,厉声叱之,不退。乃引弓射,三射,三握其镞,兵刃交进,鼓声四起。老僧迎锋前敌,击杀数十人,骑皆咋舌惊去,戒弗犯。当是时,举乡人扶老携幼,狐兔窜伏,从苇茅中探首窃望。遥见老僧出门前斗时,旌旗蔽空,甲盾森列,奋身搏战于白刃中,闪烁腾伏,左右冲突,所向莫当,乡之男妇,罔弗战栗流汗,拊手叫号。自是无问知与不知,始叹老僧固非常人也。既免,各归家,率老幼然香礼拜,老僧笑不纳。
后数年,老僧出访名山,竟不知所终。或曰:“老僧尝自号海涵,谓其徒曰月照。精拳棍,类少林家数。”或曰:“人尝从老僧游,道遇官兵,急不及避。俄营帅传入见帐中,握手泣下,劳苦如平生。窃听其语,若故为军官者,终莫得其真。”徐丈云。
予既慨老僧溷迹浮屠,不克表见于世,而复惜徐丈有文,而行之不远也。爰节次纪之,以备外史氏采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溷迹浮屠以老 顾:但、不过
B.而下过急 御:任用
C.营帅传入见帐中    俄:忽然
D.不表见于世 克:能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老僧“英略武备”的一组是(   )
①常终日危坐,有过之者,瞠目不起 ②老僧出所持杖,荷以前,负桥而立
③老僧迎锋前敌,击杀数十人    ④奋身搏战于白刃中,闪烁腾伏,左右冲突
⑤乡之男妇,罔弗战栗流汗,拊手叫号    ⑥精拳棍,类少林家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末不整治军政,朝廷用人无方,致使许多英才颓废堕落,老僧原来是军官,虽混迹于僧侣之中,但不同于稍有一点长处就想在世人面前表现的一般里巷侠客。
B.顺治年间,清兵南下,面对游骑的呵斥与多次射击,老僧独立关桥,搏杀迎击,所向无敌,使游骑惊恐地离去,百姓最终免遭战祸,各自归家。
C.老僧是“至奇”之人:带着徒弟筑屋修行,行为却不同于一般僧人,问他出处,笑而不应;击退清军后对乡里老幼的焚香叩拜,也笑而不纳;后来出访名山,不知所终。
D.作者读了徐学观老人所记载的关桥老僧的事略,叹息徐氏之文流传不广,于是查考老僧行迹,加以删改编写,来准备给野史编写者采纳选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乡人扶老携幼,狐兔窜伏,从苇茅中探首窃望。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1 06:1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庄

谢济世

梅庄①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贴、一朴、一戆②。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③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④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酷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主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①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②戆:迁愚而刚直,憨直。③侑:劝人饮酒进食。④眴:用目光示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辈兴矣    阑:残尽B.烛须不动声色者 然:却
C.而心颇之    衔:怀恨D.即吾报主之时也 侪: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
B.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
C.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主要记叙三个佣仆的特点,其中描写戆者指桑骂槐斥责主人言行不一的场面生动逼真。
D.作者为“慧子”作记,其实是借戆子抒发心中的郁愤,剖示耿直忠诚之心,也是对朝廷吏治、君主视听等弊端的一种讽刺与揭露。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
(2)由是黠者日夜何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小题4】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北山独游记

(清)张裕钊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怪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笔而记之。

(注释)①崒(zú):山峰高耸险峻。②诘(jié结)屈:曲折。③陟(zhí):上登。④抟(tuán):聚集。⑤蔽志:定志。蔽:断,定。⑥泚(cǐ):以笔蘸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目无际    (2)叹余之倦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峰崒 终不释
B.吾是慨科其有念也 徘徊斗牛之间
C.不倦而惑 夫夷近,则游者众
D.而幸余不以是而止也 哀吾生须臾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小题4】“余欲止者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5】本文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都是记游言理,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同类题3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钵山余霞阁记
清·梅曾亮
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___1___)。
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⑴,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
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⑵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柏枧山房文集·卷十》
【注】:⑴缗缗:连绵不断的样子。⑵决版:决堤。版,版筑,用两板相夹,装满泥土,用来筑土墙、河堤。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乎B.也C.与D.者
【小题2】第①段中作者认为“惟西城钵山”“便于人而适于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结合全句内容,赏析第②段画线句把“行人”比作“飞鸟”的表达效果。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文章就像是山峰之中云雾缭绕、江河的下游之水汇聚。
B.“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喻指写作中的“有所待”。
C.为文需要顺其自然,不必刻意为之,待有情感意趣即可。
D.“善为文者有所待”一句包含作者对同游者为文的批判。
【小题5】本文“写景”与“论文”有机融合,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清郑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  延:聘请
B.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  薄:迫近
C.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察:明白
D.或仅守厥家   厥:他的,他们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既不能自课子弟    秦贪,负
B.而已之子弟不与    犹且从师而问
C.不失温饱,目不识丁 吾尝跂望矣
D.训吾子弟不逮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B.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官员,儿子的成败可以丢在一边不管,最大心愿是儿子的同学学业有成。
C.作者是一位严父,对儿子品行要求严格,同时他不乏慈爱的一面,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
D.文末所附小诗,内容浅显,适宜儿童诵读,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书信的随意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②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