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先?”成龙奏:“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脧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问:“尔尝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遗医往视。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
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③靳辅:清代治河专家。
(二)
公治乐亭前后十余年,清白如一日。凡井间苦乐,利弊沿革,士民贤不肖,皆周知无遗。或兴、或除、或宽、或猛,无不深惬于情……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取材于王士祯《如山于襄勤公年谱墓志铭》)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盗为先 弭:消除
B.召京师 诣:到,往
C.尔尝山东巡抚靳辅 短:缺少
D.以病乞假   寻: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宜先 大王来
B.无问劫为旗为民   又间令吴广之次旁丛祠中
C.上人之力而敝之
D.今何如 三餐而反,腹犹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
奸诈险恶之人,倚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
B.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我的后代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C.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D.不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
【小题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B.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
C.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例如于成龙谥号“襄勤”。
D.古代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纪年方法,文中所提及的“康熙七年”为年号纪年。
【小题5】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评价人物在治理河道中的表现。
于成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康熙帝: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于成龙在任职期间曾受到处分,而百姓两度向朝廷申请挽留他,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明他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3 03:3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列小题。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词的末尾两句表面上在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结句发出了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愈来愈深厚。
E.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小题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复。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到广西罗城任知县时已45岁,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瘴气瘟疫流行,民风粗狂凶悍,又处在战争之后,遍地荆棘,城中仅有六家居民。
B.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冈之知州,曾经微服私访,遇到可疑案件,也能按踪迹抓到案犯,百姓惊叹佩服,可见他的为政能力。
C.于成龙爱憎分明,面对宣化这地方夏秋两季屡次遭受灾害的情况,他请求赈济救治,还上书弹劾赵履谦,赵履谦被依法论处。
D.于成龙廉洁自律。他去世之后,仅有一件袍子,几罐豆豉,受到皇上称赞。皇上赐他“天下廉吏第一”匾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粉蔬食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