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5-17 01:4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问题。
《南园诗存》序
姚 鼐
昆明钱侍御沣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蒐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辞。和珅知不可私,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感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之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御史,通政司副使。②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辞 卒:最终
B.和珅知不可私 干:做事
C.不可 谮:诬陷
D.国得尽其才用 俾:使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能讼言其失□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②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利诱之士。
③今得集,乃复为序□发余痛云。
A.①于    ②因    ③所B.①于    ②为    ③以
C.①之    ②为    ③以D.①之    ②因    ③所
【小题3】下列文句中,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
B.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
C.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
D.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末年,和珅掌权,很多大臣都巴结他,通过走他的门路得到提拔重用。
B.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知道他不会说别人的坏话,于是重用他,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都交给他去处理。
C.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就去世,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D.本文为钱沣诗集的序,却只用“苍郁劲厚”四字说他的诗,而把重点放在表现他忠直敢言的品质上,其目的是让读者由其人而见其诗。
【小题5】按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②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
(2)和珅为什么憎恨钱沣?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然有怀,求之途   靡:没有
B.于时风波未静,心远役 惮:害怕
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质性:本性
D.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人事:替人做事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瞻衡宇,载欣载奔
B.良入,具告沛公
C.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断其喉,尽其肉,
【小题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渊明辞官原因的一项是
①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②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④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⑤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⑥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④⑤⑥D.①②⑥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天圣八年,举进士甲科。庆历三年,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是时天下无事,士大夫弛于久安,一日元昊叛,师久无功。天子慨然厌兵,思正百度以修太平,诏增置谏官四员,使拾遗补阙,所以遇之甚宠。公以材名在选中,遇事感激,无所回避,权幸畏敛,不敢挠法干政,而上得益与大臣图议。皇祐四年,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御史吕景初、吴中复、马遵坐论梁丞相适罢 台职,除他官,公封还辞头,不草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至和元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知泉州,徙知福州。公为政精明,而世闽人,知其风俗。至则礼其士之贤者,以劝学兴善,而变民之故,除其甚害。往时闽人多好学,而专用赋以应科举,公得先生周希孟,以经术传授,学者常至数百人,公为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闽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

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公曰:“弊有大于此邪!”即下令禁止。至于巫觋主病蛊毒杀人之类,皆痛断绝之,然后择民之聪明者教以医药,使治疾病。其子弟有不率教令者,条其事,作五戒以教谕之。久之,闽人大便。遂拜三司使,居二岁,以母老,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学士以往。徙南京留 守,未行,丁母夫人忧。明年八月某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六。

(节选自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B.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C.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D.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科,古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唐、宋进士分甲乙两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B.起居注,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几乎历代帝王都有,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制,制书,是用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有时也用于官员的褒奖嘉勉。
D.经术,即经学,泛指对先秦儒、道、法等各家经典著作进行注解、研究的学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忠君报恩,处事刚直敢为。他被皇上委以重任担任谏官,一心辅助皇上,遇事不避权贵,为皇上创造了良好的施政环境。
B.蔡襄坚持原则,敢于违抗皇命。御史吕景初等三人因言获罪,被革职为民,他深表不平,退回皇帝谕旨,拒绝拟写免职诏令。
C.蔡襄为政精明,大力兴利除弊。他熟悉闽地风俗,到任后礼贤下士,倡导经学,禁止铺张丧俗,禁绝巫觋蛊毒等,政绩斐然。
D.蔡襄荣显其母,侍母十分孝顺。他得到皇上赏识,母亲也得到皇上赏赐;为照顾老母,他舍弃朝廷职位,请求到地方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正百度以修太平,诏增置谏官四员,使拾遗补阙,所以遇之甚宠。
(2)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2)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舍以处   僦:租赁
B.予时小舟   榜:摇桨,划船
C.形骸既则神不烦   适:适合
D.求余作《沧浪亭记》   亟:屡次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罪废,无所归   遂钱四万得之
B.是未知所以自胜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C.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   钱镠乱攘窃
D.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   而子美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小题3】下列对文中带框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郡学,郡国最高学府,监管人员为国子祭酒、司业。古代乡学称“庠”、“序”。
B.记,是我国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C.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义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D.国,既指国家,也指国都,还可指古代侯王的封地。文中“有国”指建国。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
B.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
C.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
D.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是一处景点,苏舜钦描绘了沧浪亭的旖旎风光,还表露出当时孤独处境中的真情实感,情景交融;归有光记述了沧浪亭的历史变迁,并且通过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B.苏舜钦模仿了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格调和表现方式,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C.苏舜钦把沧浪亭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表达自己要远离官场纷争,隐居自然、与民同乐的想法。归有光认为只有苏舜钦的沧浪亭能被人钦重,并从中悟及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原因。
D.归有光的文章语言朴素、简洁,能于平淡质朴中见深意。在议论部分,句式整齐而又参差,语气连贯而又曲折,用一问句“庵与亭何为者哉?”使转折处的“急弯”变得流畅起来。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2)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