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
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
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
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
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
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
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张良奇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老人期,后,何也 约定 |
B.榖城下黄石即我矣 是 |
C.莫令事不举 成功 |
D.阿母谢媒人 感谢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十七为君妇 |
B.良鄂然,欲殴之 汝可去应之 |
C.后,何也 隐隐何甸甸 |
D.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苟余情其信芳 |
【小题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平明,天刚亮时,与平旦的意思相同。西周时已使用十二时辰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现存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
C.古时候迷信的人,认为结婚的男女要命数相合。即男子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支,地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与女子的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
D.“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乐府逐渐变为—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
【小题4】对照原文来看,下列理解及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故意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试探张良的道德品质。 |
B.老人让鞋子掉下桥去,却要张良下去取。张良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但最后还是捡回鞋子,并帮老人穿好。 |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脾气走下桥去取鞋,由此看出张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爱护。 |
D.张良城府颇深,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3)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