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释刀对曰庖:厨师。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C.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D.刀而藏之善:修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②相与枕藉舟中
B.①始臣解牛之时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C.①提刀立,为之四顾②学时习之
D.①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我喜好的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超过技术了。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意思是:(庖丁解牛时用刀)分开骨间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意思是: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D.“族庖月更刀,折也。”意思是:一般的厨师每个月都要换一把刀,原因是用刀子去砍断骨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15 04:1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小题1】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对孔子称赞水做了自己的解释:“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结合文段,说说你的看法。(4分)
【小题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施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离娄下》 
孟子以齐人的做法为例,讽刺社会上的哪一种人?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小题3】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结合文段,谈谈你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理解。(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天怒
(明)江盈科
①天意之怒,见于候兆,惟心乎畏天者,自能测之;毋犯其怒,而能自必其命,余盖验诸舟人已。辛酉之夏,舟过丰城,日亭午,天色光莹,万里一碧,然甚暄热,偶西北有黑云起,初如盖,渐蔓衍铺叙如絮。舟子谓余曰:“宜泊舟。”余曰:“晴霁无风,奈何泊?彼前舟鱼贯,橹者桨者皆弗泊也,而奚泊?”舟子曰:“恶风至矣,不泊,且覆。”遂维舟于岸,首尾皆植桩焉。余乃携一童子登岸,颇舒挛缩,少憩卖浆家。俄而震风大作,屋瓦群飞如蝶,俯视江心,白涛山立,高十余丈,前舟覆者凡十余艘,人从波中出没,如惊凫乱鸭,死者十六;而余舟独完,浪亦翔入舟口,行李俱湿。乃取酒犒舟人,曰:“非汝早见,将江鱼腹中又葬楚人骨矣。然汝何以知天且风?”舟子曰:“天气怒,应有怒风。我辈江行久,故能测。测其且怒,畏焉而谨避之,庶不及覆。公非江湖人,安测?彼前舟者非必不测,盖直以为不足畏,恃焉,而及于溺,可怪也已。”
②嗟夫,天下犹大舟也,天下之人无贵贱,无老弱,无贤愚,皆同舟之人也,而倚一人为舟师。数年以来,天怒叠见,彗出矣,地震矣,山移矣,水血矣,铁星陨矣,木象生矣,两宫三殿灾矣,太庙古树雷且火矣。乃岩廊之上恬不为畏,岂其聪明越世,仰视甚怒之天而不能测耶?测则何容泄泄若是耶?余盖忧焉,恐向者处丰城之小舟而完,今处天下之大舟而覆。《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今日之势,何可不亟图也?
(选自《雪涛小说》)
(注)①江盈科: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重要成员之一。②凫:fú,又叫野鸭、鹜,生长在江河湖泊中。③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候兆(_____________)  (2)而能自其命 (_____________)
(3)不及覆(_____________)  (4)乃岩廊之上不为畏(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用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余舟独B.然汝何以知天下且
C.两宫三殿D.太庙古树且火矣
【小题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在舟子看来,“前舟者”的问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作者以大舟类比天下,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请结合原文对此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