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武成》:《尚书》篇名,所叙大概是周武王伐纣时的事。
(1)应该如何对待学习内容,孔子和孟子有何相同的主张?请简要概括。(2分)
(2)如何行动让学习有所收获,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的主张?请简要分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21 10:38: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劝学》(节选),完成后面题。(10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
B.而闻者彰:清楚
C.而江河绝:横渡
D.君子非异也生:习惯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青,取之蓝②而寒
B.①车柔使然也②不如须臾所学也
C.①故木受绳直②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登高招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面两句话,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学不可以已 ②金就砺则利
A.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B.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C.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D.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小题4】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性恶”又是可以改变的。在《劝学》中他运用一系列类比,论证了这个观点。请根据原文填空,将作者的论证补充完整。(4分)
事物的原状
外物的作用
产生的结果

提取


降温



轮(曲)

受绳





博学(学习)
知明而行无过(君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异史氏曰(①)“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②)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之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其至此哉(③)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命尹,并受促织恩。闻之(④)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小题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 》,作者是____代文学家_______。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A.: ; ? :
B., , ? :
C., 。 , ,
D.: ; 。 ,
【小题3】解释文中的加点字词:
①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裘马: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民日贴妇卖儿”的“日”相同的一组是
征民间 ②得佳者养之 ③大喜,
④其一坐于前 ⑤取儿葬   ⑥ 旬余,至百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小题5】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从前的君王走半步,就想到自己的行动关系老百姓的身家性命,不能轻忽。
B.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百姓的性命,不能轻忽。
C.所以皇帝每走半步路,都关系到百姓的性命,不能轻忽。
D.从前的君王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百姓的性命,不能轻忽。
【小题6】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虽然含有对封建官僚的讥讽,但具有因果报应观念,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
B.“异史氏曰”的评论中有“天将以酬长厚者”之话,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宣扬了因果报应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C.作者在这段评论中提出天子的每一举措都不可轻忽,具有进步意义。
D.“异史氏曰”这段评论能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找出百姓的灾祸的根源,说明老百姓的灾祸的根源,说明老百姓的悲剧的原因是上自“天子”,下到贪虐的官吏,这种观点是可取的。

同类题3

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 (5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戴不胜:宋臣。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孟子认为一个齐国人教楚国大夫的儿子学齐国话,虽然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但只要天天鞭打逼他学齐国话,就有可能学会的。
B.孟子认为把楚国大夫的儿子带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宋王就不能同谁一起干坏事了。
D.“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说明一个薛居州,不能对宋王起到重要作用。
【小题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孟子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