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节选)
曾 巩
府君讳保雍,字粹之。景德二年举进士。授山阴主簿,有能名。提点刑狱皇甫选上其状,拜大理评事,监尉氏酒。逾年,知三泉,用故事,得假五品服专达。既至,叹曰:“吾常所欲为此,几可试也。”县以治闻。
李丞相迪镇永兴,扳府君自赞,遂通判其军府。李公去,寇莱公代之。诏易府君凤翔,莱公雅知其贤,因奏留之。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玺书奖之,迁殿中丞。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迁太常博士,换晋州。今上即位,屯田员外郎知汉州。夜中四卒叩府,告禁兵两营变。佐吏骇,辈入府,府君徐出,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至明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遂及同谋者九人弃之市。因奏言蜀戍兵久合,往往叛,可使臣去来番代之,行之至今。
擢拜都官,还朝,庄献太后面嘉。有冯异以化黄金太后,得奉职监鄂州税,知州欧阳颖事之曲恭。武昌置场中市民炭,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比漕发,乃直取载之,以为故。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府君自荆南乘单船,六日夜入鄂,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同时,汉阳俚民贩茶,骆与京诬民忤巡检,应首死者二十人,随百余人,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二十人者得不死,随者皆贳。
汉阳距江为城,潦至堤辄毁,岁调薪石,发民完之,工四千人,两县以病,府君身自护作,省工费半,堤完至今。迁祠部郎中,满岁,更两浙转运使,行部至婺,刺得其守罪,留治之。未既,疾作,遂不起。 (有删改)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莱公知其贤,因奏留之 雅:向来
B.迁太常博士,换晋州寻:不久
C.至明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鞫:审讯
D.有冯异以化黄金太后干:触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13 10:3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鳏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所以:用来……的
B.悉散以乡里赒:周济
C.往往尚皆在往往:常常
D.乃表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B.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C.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D.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C.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鳏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2)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乌氏庙碑铭
韩 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八年八月,庙成,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走可突干。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
【注】①存:指乌氏先祖乌存。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②是生赠尚书: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③捺禄:山名。④可突干:契丹将领的名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致从史京师 致:招引
B.其以庙享  享:上供
C.属破奚、契丹 属:接连
D.走可突干  走:赶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其下皆甲以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寇不得进,民还其居 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诱捕叛将卢从史时,乌重胤挡住军门,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享祭先祖的荣耀。
B.乌氏宗族源远流长,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乌氏家庙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这篇碑铭详略得当,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
(2)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
(3)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3+3+3+6)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禀、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溢:充满而流出来
B.天下之所恃以无忧恃:依仗、依靠
C.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打开、发送
D.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治:研究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对太尉韩琦的仰慕、敬佩之情的一组是(3分)①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③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④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
⑤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⑥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以为文章是作者气的外在表现,有其气必有其文,而专学为文,是写不出好文章的。B.苏辙十九岁时发现自己的交游甚窄,不利于文章的进步,所以决定离家出游。C.苏辙在书信中表达了欲拜谒韩太尉的深挚愿望和优游四方以有益于治文为政的打算。
D.文章援引司马迁言论和例举孟子游历天下、广为结交的事实,从外在阅历和内在修养两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3分)
⑵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3分) 

同类题4

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刘日西山 薄:迫近  
B.臣洗马     除:革除
C.则刘病日   笃:病重
D.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小题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第三段中,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5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慈父背 曹刿请
西山 不今人爱古人
蒙国恩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病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
【小题2】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刘夙婴疾病  拔剑撞破之
险衅,夙遭闵凶     猥微贱,当侍东宫
臣不胜犬马怖惧情     臣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州司临门,急星火     零丁孤苦,至成立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B.文章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主要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小题4】翻译句子。(6分)
(1)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分)
(2)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