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小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朝闻道,夕死可矣。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吾从而师之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
【小题3】(小题3)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路的人。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8-21 03:07: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命运
B.推否泰以消息:讯息
C.后数日,装具舟赍:携带
D.操觚率然,辞不意逮:达到
【小题2】下列“为”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庄子以绅笏柴栅
B.索言以
C.此非可浅见寡闻者道也
D.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君子轻去就,随舒卷,富贵不可诱。(4分)
(2)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4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哪些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乌氏庙碑铭
韩 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八年八月,庙成,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走可突干。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
【注】①存:指乌氏先祖乌存。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②是生赠尚书: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③捺禄:山名。④可突干:契丹将领的名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致从史京师 致:招引
B.其以庙享  享:上供
C.属破奚、契丹 属:接连
D.走可突干  走:赶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其下皆甲以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寇不得进,民还其居 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诱捕叛将卢从史时,乌重胤挡住军门,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享祭先祖的荣耀。
B.乌氏宗族源远流长,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乌氏家庙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这篇碑铭详略得当,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
(2)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
(3)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乌氏庙碑铭
韩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军佐窃议曰:“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语闻,诏赠先夫人刘氏沛国太夫人。八年八月,庙成,三室同宇①,祀自左领府君而下,作主于第②。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③,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④,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⑤,走可突干⑥。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黑水、室韦以骑五千来属麾下,边威益张。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李光弼以闻,诏拜“冠军将军”,守右威卫将军,检校殿中监,封昌化郡王、石岭军使。积粟厉兵,出入耕战。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年若干,即葬于其地。二子:大夫为长,季曰重元,为某官。铭曰:  
乌氏在唐,有家于初;……来觐来斋,以馈黍稷。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释)①三室同宇:三个祭室同在一个庙宇中。②作主于第:在家中做好牌位。③存:指乌氏先祖乌存。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④是生赠尚书: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⑤捺禄:山名。⑥可突干:契丹将领的名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从史京师致:招引
B.号名差卑,于配不宜:合适
C.可突干走:赶跑
D.积粟兵,出入耕战厉:磨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其下皆甲以出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始以武功为名将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乌承玼父子忠心报国的一组是()
①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 ②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 
③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   ④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 
⑤从战捺禄,走可突干 ⑥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4】(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诱捕叛将卢从史的危急时刻,乌重胤挡住军门,正气凛然,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先祖享祭的荣耀。
B.乌氏宗族源远流长,《春秋》上即有记载,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乌氏家庙于元和八年建成,用以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这篇碑铭重点突出,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这样写使碑铭的重点得以突出。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5分)
(2)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历职:曾经任职
B.但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沉重
D.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州司临门,急星火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B.①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②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C.①但刘日薄西山②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日短也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