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共18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B.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
C.简能而任之(精简)D.宏兹九德(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臣闻求木之长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文句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组是( )
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②不念居安思危 ③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⑤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A.①⑥B.②④C.③⑤D.④⑥
【小题4】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5-08 06:0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定,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③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苏轼《教战守策》(节选)

注钝眊:衰颓。

【小题1】对“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现在不为它谋划,今后就会有不可挽救的危险了。
B.即使今天不被别人算计,将来还会有不可救药的时候。
C.假如今天没有制定计划,今后就不会有来救你的人了。
D.如果现在不为它考虑,今后别人想来挽救也来不及了。
【小题2】文章第二段三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A.乃故乃B.既则则C.虽乃则D.以因而
【小题3】文章第二段中“迂儒”的“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小题5】简析第三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汉)司马迁

①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②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③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注)①淫嬖:滥施宠幸。②网:法网
【小题1】文章中的“高租”指的是____(人名)。
【小题2】文章第①段中与枝叶意思相同的词语是____。
【小题3】文章第②段中“异哉所闻”使用了倒装句式,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帝王给予功臣的不同的礼遇,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成功的功业。
B.历代帝王治国的方略各有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功业。
C.历代帝王各自设立不同的礼仪,最重要的是把成就功业作为目标。
D.历代帝王做事都喜欢标新立异,把成就功业作为统治国家的目的。
【小题5】对于司马迁撰写这篇序文的目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历朝历代君王分封功臣的原则和依据。
B.剖析高祖时封侯功臣后代迅速衰亡的原因。
C.告诫功臣世家要遵守法度,切莫骄溢忘本。
D.记录可资借鉴的史实,供后人推究考证
【小题6】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方法,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其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
曾国藩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也。
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是也。蕙西常言:“‘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醪’,我两个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于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
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兄国藩手具。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制义:八股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未沸之汤:热水
B.我两个颇有此风味风味:美味
C.科名者,食禄之也阶:途径
D.万不可以兼营并骛:追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图自卫其身勇气闻于诸侯
B.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彼且奚适
C.然则特患业不精耳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吾掘井多无泉可饮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然而并没有趾高气扬,在他的书信中流露出浓浓的手足深情,有对兄弟的谆谆教诲,也有对兄弟的殷切期望。
B.曾国藩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得出治学方法,说自己“平生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话语中流露出的是自悔和惋惜,教给弟弟们的是教训更是经验。
C.作者认为自强自立莫过于求得生存,农工商靠力气生存,读书人靠智慧生存,只要业务精通,都可以生存下去。
D.作者引用朋友的话,用挖井来比喻治学,是说学习贵在专一,贵在有恒,并以此告诫弟弟们,只有彻底抛开其他事情,才能有所成就。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3分)  
(2)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4分)  
(3)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