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甲]定,[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③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苏轼《教战守策》(节选)

[注]钝眊:衰颓。

【小题1】对“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现在不为它谋划,今后就会有不可挽救的危险了。
B.即使今天不被别人算计,将来还会有不可救药的时候。
C.假如今天没有制定计划,今后就不会有来救你的人了。
D.如果现在不为它考虑,今后别人想来挽救也来不及了。
【小题2】文章第二段[甲][乙][丙]三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A.乃故乃B.既则则C.虽乃则D.以因而
【小题3】文章第二段中“迂儒”的“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小题5】简析第三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0:5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刚说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曰:“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言令色,鲜矣仁 令:美好
B.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    佞:巧言
C.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鞠:审问
D.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鄙:鄙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B.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州守王奇与蛮战死     遂去,不复与言
D.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因生性刚直,并未领王安石的情,最终不肯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刑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本文采用叙事和议论相结合写法,叙事时善于抓住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形象个性鲜明;议论时多引用儒家经典阐发事理,事理清晰明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2)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锻炼:打铁
【小题1】用“/”给文中画“    ”的语句断句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儿戏害其国 但以刘日薄西山
B.轻死生而重于画 惑而不从师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足以使人高兴而不足以使人心移动
B.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我使富贵淡薄而使书画更重要
C.平居攘去膏粱
(驸马督尉王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②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小题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