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水上封事
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馀,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则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五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摘自《全唐文》)
[注]①休:美善,福禄。②三、五:三皇五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教之风矣 被:遍及
B.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  根本:植物的根
C.为此也 良:的确
D.察安危之 机:机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功既难/吾还也
B.疮痍未复/倚柱
C.是古人譬之种树/臣供养无主
D.凡此数/不,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鞋袜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才能稳固基业。
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包含养育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产生离叛之心。
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孔子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人民是可怕的。
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能长治久安。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过即政,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5分)
(2)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遣而系圣心哉、(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5-03 10:3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纯实不   欺:欺骗B.不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其意 申:施展D.召君其制 问:询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小题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测:预料
B.则均之吏于远 吏:官吏
C.其事出千余年之表 表:年表
D.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 颖:出众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谈者谓南越偏且远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B.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小题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B.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C.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D.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当如此。
D.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
(2)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蒙国恩,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B.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薄:靠近、迫近
C.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逼迫:威逼强迫
D.凡在故老,犹蒙育 矜:怜惜、怜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朝廷对李密“优礼有加”的一组是(   )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⑤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A.②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小题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段从家庭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两个方面来概括自己坎坷的命运,写得凄切尽情,目的是引起晋武帝的同情。
B.第二段首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既是对晋朝的赞美,又表达了作者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最后二句明确地提出了奉诏和赡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了悬念。
C.第三段开头就热切赞颂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和措施得当,在“孝”字上巧妙地作文章,中间又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是为了说明我是一个看重名节的人,目的是感化晋武帝,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不能废远”的结论。
D.第上四段在分析了自己和祖母的年纪后提出了“愿乞终养”的陈情目的.全文紧紧围绕”情’来做文章,既有对朝廷的“忠情”,又有对祖母的“孝情”,使文章深切动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5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尊重
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建造,兴建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信:诚信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②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③简能而任之 ④垂拱而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魏征“谏太宗十思”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4个字,最恰当的是
A.简能任贤B.文武并用C.宏兹九德D.择善从之
【小题4】将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父讼,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建中中,曲环招起之,为环檄李纳,指摘切刻。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涚咨公以城守,所以能擒诛叛将,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环檄李纳 檄:发文书
B.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 谢:道歉
C.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舍:安置
D.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 亟:急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讳昌裔: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必须称名时,就在前面加一“讳”字。
B.曾大父:“曾”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大父,即祖父(外祖父),曾大父就是曾祖父。
C.揖、拜:揖,古代的拱手礼,拜,古表敬意的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
D.甲子:“甲子”,天干地支合用,用以纪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共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可用于纪年、纪月和纪日。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壮,自试以《开叶蕃说》干边将,不售。
(2)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