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阡,墓道,泛指坟墓。②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葬日皆卜筮决定,若吉,方能行事。③矧,况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是对其亡父的尊称,《离骚》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古人常用“考妣”称去世的父母。
B.戌,地支之一。地支与天干搭配,可用来纪年、月、日、时。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纪时。
C.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父亲为吏清廉,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同时居官仁厚,竭力为死囚谋生路。
B.欧阳修的母亲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作者列出所得封赠名号和官名,表明自己并未辜负父母的期望,呼应开篇“有待”。
D.全文构思巧妙,一碑双表,叙写父母往事,甸甸人情,表达了孝敬父母的主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2)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9 09:0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隐太子引为洗马。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帝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徵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徵。微见帝,谢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曰:“吾悟之矣!”帝宴丹霄楼,酒中曰:“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帝尝问群臣:“徵与诸葛亮就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徵可比。”帝曰:“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十七年,疾甚。帝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及,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益日文贞,给羽葆、鼓吹。将葬,其妻装辞曰:“徵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徵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帝登苑西楼,望哭尽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B.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C.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D.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太子”指李建成,因他是被弑废太子,故追谥为“隐”,谥号是对人物生前事迹进行评定、褒奖的称号。
B.“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子时,其封地在今天的陕西西部,关中平原一带,古称秦。
C.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官名,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在唐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去世亦以此称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徵为人磊落,敢做敢当。他在做隐太子臣时,曾警告太子当心功高的秦王,应早做防备之计,后来太子失败,秦王责问此事,他也并不隐瞒。
B.魏徵君臣相知,深得信任。他身居要职,经常向太宗皇帝进谏,皇帝甚至把他带到内室向他咨访天下政事,并把他与诸葛亮相比。
C.魏徵进谏有道,知进知退。当他进谏而皇帝不接纳时,他就闭口不言,太宗皇帝还在一次宴会时问过他这样做的原因。
D.魏徵俭朴节约,家风流传。他去世时,太宗皇帝非常哀痛,赐予高规格丧礼仪仗,但他的妻子以不符魏徵心意推辞,最后以较俭朴的形式下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2)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由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高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鸣流弟,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铎世贵,出入裘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B.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C.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D.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制度中的会试及第者。会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多由皇帝策问。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的往来等事务。
C.搢绅,也写作“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后来转而用来称有官职的或者做过官的人。
D.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策”是名词作动词,在策书上记录。“勋”指特殊功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铎感慨王室,每人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2)铎世贵,出入裘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巽,字令叔,赵郡人。少苦心为学,以明经调补华州参军,拔萃登科,授鄠县尉。周历台省,由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逾年,召为给事中,出为湖南观察使,锐于为理。五年,改江西观察使,加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巽持下以法,吏不敢欺,而动必察之。顺宗即位,入为兵部侍郎。司徒杜佑判度支盐铁转运使,以巽干治,奏为副使。佑辞重位,巽遂专领度支盐铁使。榷筦之法,号为难重,唯大历中仆射刘晏雅得其术,赋入丰羡。巽掌使一年,征课所入,类晏之多岁,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贯。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抵河阴,久不盈其数,唯巽三年登焉。迁兵部尚书,明年改吏部尚书,使任如故。
巽精于吏职,盖性使然也。虽在私家,亦置案牍簿书,勾检如公署焉。人吏有过,丝毫无所贷,虽在千里外,其恐栗如在巽前。初,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然性强很狡恶,忌刻颇甚,乘德宗之怒,谋杀窦参,物论冤之。初,参为宰相,不悦于巽,自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仍促其行。不数月,参贬郴州司马。久之,巽自给事中为湖南观察使,郴即属郡也。宣武军节度使刘士宁以擅袭父任,物议不可,朝廷不得已而授之。及参之贬,士宁尝以绢数千匹赂参,巽在湖南具奏其事,言参与藩镇交通,德宗怒,遂赐参死,议者冤之。巽廉察江西,徇喜怒之情,而无罪被戮者多矣。元和四年四月卒,时年七十一,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
B.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
C.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
D.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科”,旧时也称“登第”,指旧时科举考试考中进士。
B.“征课”指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后文“程课”同义。
C.“明年”就是今年的下一年,与现代汉语中的“明年”意思相同。
D.“出”“迁”均为官职调动之词,“出”指离京为官,外任、外迁;“迁”一般指升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巽自幼苦心学习,以明经调任补做华州参军,后来登科,授予鄠县太尉一职,他遍历台省,为人奸诈凶恶,好嫉妒。
B.李巽依法管理下属,管理没有敢欺瞒的,顺宗时,凭着自己干练有治才,被司徒佑推荐担任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在职第一年,赋税就超过了刘晏许多年的。
C.李巽本性精于吏职,即使在自己家里,他也放置文书簿册,考核检查文书簿册像在公署中一样。
D.李巽为人严苛豪强,对别人的过错丝毫不宽恕,即使卧病在床,郎官们来探望他,也不与他们谈病,而是跟他们考查赋税,谈论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吏有过,丝毫无所贷,虽在千里外,其恐栗如在巽前。
(2)巽廉察江西,徇喜怒之情,而无罪被戮者多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晔,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世以赀显。僖宗入蜀,盗兴江、淮,寿春亡命王绪、刘行全合群盗据寿州。未几,众万余,自称将军,复取光州,劫豪杰置军中,潮自县吏署军正,主禀庾,士推其信。绪提二州籍附秦宗权。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初以粮少,故兼道驰,约军中曰:“以老孺从者斩。”潮与弟审邦、审知奉母以行,绪切责潮曰:“吾闻军行有法,无不法之军。”对曰:“人皆有母,不闻有无母之人。”绪怒,欲斩其母,三子同辞曰:“事母犹事将军也,杀其母焉用其子?”绪赦之。会母死,不敢哭,夜殡道左。时望气①者言军中当有暴兴者,绪潜视魁梧雄才,皆以事诛之,众惧。次南安,潮语行全曰:“子美须眉,才绝众,吾不知子死所。”而行全怪寤,亦不自安,与左右数十人伏丛翳,狙缚绪以徇。众呼万岁,推行全为将军,辞曰:“我不及潮,请以为主。”潮苦让不克,乃除地剚②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我以为主。”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让潮,为副。绪叹曰:“我不能杀是子,非天乎!”潮令于军曰:“天子蒙难,今当出交、广,入巴、蜀,以干王室。”于是悉师将行,会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闻潮治军有法,故州人奉牛酒迎潮。乃围城,岁余克之,杀彦若,遂有其地。昭宗拜潮福、建等州团练使,俄迁观察使。乃作四门义学,还流亡,定赋敛,遣吏劝农,人皆安之。乾宁中,宠福州为威武军,即拜潮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卒,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王潮传》)

(注)①望气:根据云气的色彩、形状和变化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的一种占卜法。②刺(cì):以物插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B.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C.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D.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的古义之一是指人的表字,就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代指男子。
C.天子,古代有君主之义,古人认为君主秉承天意,故称“天子”,文中的“天子”即此义。
D.“观察使”为官名,是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位高于节度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潮据理力争,母亲免斩。王绪要杀王潮的母亲,王潮及其弟弟争辩说,奉母如奉将军,杀了人家的母亲就不能再用她的儿子,王潮的母亲因此免斩。
B.王潮为人仗义,知危救命。王绪妒忌有人将显贵,暗中物色对象,然后借口杀掉他们;王潮认为刘行全才貌出众有被杀的危险而提醒他,刘行全躲过一劫。
C.王潮很有威望,颇受推崇。众人要推举刘行全为将军,刘行全却推辞,说自己不如王潮,应请王潮为主,王审知也心甘情愿跪求做王潮的副官。
D.王潮治军严明,得到拥戴。君主遭难,王潮打算全军出征辅助王室,正逢廖彦若贪婪残暴,泉州人听说王潮军纪严明,所以献上牛酒,奉迎王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自县吏署军正,主禀庾,士推其信。
(2)会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闻潮治军有法,故州人奉牛酒迎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福二年,始赠太师。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自干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①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康定元年,予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②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不泯者,不系乎画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节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庄宗:指唐庄宗李存勖。②末帝:指梁末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以馋不见   信:信任
B.不知书,其语   质:质朴
C.窃有善恶恶之志   善:褒扬
D.盖其慕之至焉耳   希:稀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勇将多矣/一犬坐于前 B.予节度判官来此/勇气闻于诸侯
C.颇多旧史/辞楼下殿,辇来秦 D.不系乎画存不存也/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智勇”的一组是
①晋人独畏彦章 ②屡困庄宗于河上    ③独公奋然自必
④不知书,其语质   ⑤及破南城,果三日    ⑥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
A. 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国末年,奸臣赵岩执掌国事,王彦章等大臣老将因为受他人的诋毁而愤怒,产生 了懈怠之心,导致河北之地尽失。
B.作者编撰《五代书》的时候,对王彦章的事迹感触颇深,想把他的传记写得完备一 些,可惜史料残缺,不能如愿。
C.作者从王彦章之孙处得到王氏家传,从中掌握了许多资料,而这些资料在旧史中没 有,作者通过这些史料对王彦章更加佩服了。
D.作者在铁枪寺看到王彦章磨灭的画像后,虽然让人进行了修复,但他认为,王彦章 义勇忠信的精神才是他“不泯”的根本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 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
(2)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