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并结合必修三所学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间先生墓表
方苞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也。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先君子惊。问曰:“闻君二子皆吾辈人,欲一观所祈向,恐交臂而失之耳。”先君子呼余出拜,先生答拜,先君子跪而相支柱,为不宁者久之。自是,先生游吴越,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
先生生明季世。弱冠时,有御史某,逆阉余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知所为。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驺从百人,皆相视莫敢动,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著也,漫以为病颠而舍之。先生由是名闻四方。
当是时,几社、复社始兴。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最善,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年八十有二而终。所著《田间诗学》及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方苞姚鼐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八十有二而终     有:通“又”
B.逆阉余党也,巡按至皖 按:按照(次序)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  购:重金收买
D.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恐交臂而失之耳
B.而溲溺已溅其衣矣
C.归而求救国之策
D.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小题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
⑵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4】根据《田间先生墓表》,概括钱澄之的人物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6 08: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炮烙,旦夕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里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明朝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弹劾宦官魏忠贤,受酷刑死在狱中。弘光时平反,谥号为忠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寺僧   叩:敲
B.闻左公炮烙 被:受
C.吾上恐朝廷 负:辜负
D.与先君子 善: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家仆不得近    ②一毫而莫取
B.①旦夕死 ②若属皆为所虏
C.①则席地倚墙坐 ②顺流东也
D.①乃奋臂指拨眦 ②犹不能不之兴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B.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C.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D.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畿”在古代一般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B.“厂狱”是明朝东厂的监狱,一般是由吏部掌管。
C.“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
D.“漏”是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忠毅公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他偶遇年轻书生史法,阅读了史可法的文章,为其披衣掩门,并当即收为弟子。
B.左忠毅公刚强坚毅,忠心为国。在狱中受尽酷刑,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怒斥一番,并激励他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
C.史可法忠于职守、身先士卒。得益于老师的言传身教,每有警报,他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一连几个月不就寝。
D.史可法尊师重情、不忘师恩。他带兵期间,凡到桐城,必定亲自到左公府第,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夫人。
【小题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2)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二山人传
清方苞
廌青山人李锴,辽东铁岭人。曾大父如梓,明宁远伯成梁兄子也,万历己未,铁岭城陷,死其官。入国朝,三世皆盛贵,伯叔父兄弟或嗣封爵,都统禁军;或开府建钺,布列中外。
康熙四十一年,父少司寇蒲阳公卒。时西事方起,议绝漠屯极边。山人既练,自请兴屯黑河,逾年归,母卒。再使南河,赐七品冠带。乃尽以先世产业属二昆,移家潞河,潜心经史,凡六七年,邻里未得一识其面。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其声远闻,邦工每采山石,过廌峰,独无扰焉。暇时行游四山,必挈炉炭瓶罂,樵苏者遥望而知所在,曰:“此李山人茶烟也。”白山石东村闻其风而慕之。
东村石永宁世饶于财。祖都图为圣祖亲臣,每议公事,不挠于权贵。山人少豪举,好声色狗马,年三十,始折节读书。会家事屯邅,时伯兄既殁,而诸弟皆幼,独出身当之。家既落,奉母居郭东,垦墓田以养。盎无斗储,遇无食者即罄之。久之,里中有奇邪,咸惧其闻。母、兄殁,移家盘山,与廌青游,每严冬大雪,携手步西潭,以杖叩冰,相视愉怡,见者咸诧而不知其何以然。会功令:禁内府人出居近畿复挈妻子入城,僦屋授经自活。乾隆元年,举孝廉方正。诣有司,力言弱足难为仪,众莫能夺也。廌青举博学宏词,及试亦被绌。
廌青之诗,不丐于古,而必求与之并。东村则即事抒指,翛然有真意。或刻其山居五言律二十首,遂誓不为诗,尽焚旧稿,曰:“吾幼学难补,虽殚心力,所进适至是而止耳。吾幸以悲忧穷蹙,悔曩者之冥行;今老矣,可更以詹詹者扰吾心曲乎?”
廌青中年后,以急兄之急,益窭艰;老而无子,自为生扩(kuàng,墓穴);日典衣节食,以养戚属之穷孤。又以所著《含中集》《尚史》稿未定,矻矻不自休,而东村长子及弟之子,同登甲科,其僚友为营室庐。少司马德济斋延东村教其兄子辅国公。众皆谓东村自是可安居。东村曰:“吾终不以妻子故,使廌青茕茕,行当独身留盘山,俾有所资以待老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B.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C.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D.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熙”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清圣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B.文中的“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委屈自己内心,意思近于“折腰”“屈节”,如折节礼士、折节为俭。
C.“近畿”指国都周边的地方,在汉字文化圈中,多国历史上曾有“京畿”或者“近畿”的说法。
D.“戚属”是并列式合成词。戚,因婚姻联成的关系;属,同一家族的亲眷。这里泛指内外亲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廌青山人李锴,是明代李如梓的后人,李锴的曾祖父李如样在明朝万历年间一次战乱中死在官任上。
B.李锴的品格风度让石永宁十分仰慕,石永宁与之结交,为便于交游,后来特意将家搬到了盘山。
C.石永宁年轻时家族比较富有,他贪恋于享乐生活,到老年时终于悔悟,于是焚烧诗稿,以求内心安宁。
D.石永宁为人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又是一个孝顺儿子,家道中落后,他亲自开垦耕种坟地来供养母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挚妻子入城,僦屋授经自活。
(2)吾终不以妻子故,使廌青茕茕,行当独身留盘山,俾有所资以待老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与篛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篛林家金坛,余居江宁,率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篛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篛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语经谁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圈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姗笑何?”然篛林至则不能遮归,余亦不能畏昔警而闭所欲言也。

余出狱,编旗籍,寓居海淀,篛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篛林手书,必寸余戊戌春,忽告余:“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哄行驻乎虚空之逗,四望而无所归也篛林曰:“子毋然吾非不知吾归子无所向,而今不能复顾子,且子为吾计,亦岂宜阻吾行哉?” 篛林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篛林抵旧乡,春秋佳日,与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酣嬉自适,忽念平生故人,有衰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选自方苞《送王第林南归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B.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C.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D.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卯,干支之一。“干”指天干,“支”指地支,上下相配以纪年,如“辛卯”之前是“庚子”,之后是“工辰”。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人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C.编旗籍,清代对犯人的一种处罚,即把释放犯人的户籍编人军队,加以管制。八旗汉军旗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D.幽燕,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即古幽州,“燕”也是河北的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林珍惜友情。在辛卯、工辰年间,他正好进京应试,隔一两天就来看望作者。
B.第林虚心向学。在作者被关监狱期间,他前来问学,不顾监狱中其他犯人耻笑。
C.第林重情重义。作者出狱后,人城办事常住在他家,他们还经常彼此书信往来。
D.第林善解人意。他准备南归,发现作者忧虑紧张的情绪,就多方开导劝慰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第林推户而入矣。
(2)林之归一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一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孙以宁书
方苞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厈,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活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日:  “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PX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叉侠,舍扬、左之事②,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己,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③,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迭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①征君;即孙奇逢。②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③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陆贾   传:为……作传。
B.不可得而矣   备:具备。
C.此义不讲耳   坐:因为。
D.必有其太略者   病:批评,指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惑群言   月出东山之上
B.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有尺寸之地
C.三者详征君之事隐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退之志李元宾   句读不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写人的文章,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并以此来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
B.作者认为,如果写人物传记有闻必录,如“市肆簿籍”一般,读者很难将一篇文章读完,人物的精神品格反而会被淹没,因此不如“详者略,实者虚”。
C.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写《陆贾传》和《留侯世家》,在采择人物生平事迹材料方面,都是详略轻重处理得较好的范例。
D.作者在孙奇逢传记中,主张只选择孙奇逢参与过的“杨左之事”以及其师门盛况和论学成就逸三个方面的典型事迹来详写,其它事迹,为节省笔墨起见,—概不予记载。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问,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
(2)不知往昔群赀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