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曰:“吾有子矣,后何患?”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
遂拜参知政事。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然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于是益以公为果可用也。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先期,状公之功行上之太常,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夫人忧丁:遭逢
B.破奸发伏,见随决逆:违背
C.太后不能,为改他服夺:改变
D.若有所,何也属:嘱托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3分)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     ④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公少年早慧,十余岁时即能属文,其父早就对其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楣,后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初举进士,把第一之位让给了里人王严,赢得乡人称赞。为官之后,薛公善解民疾,政绩斐然,在莆田时就因悉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明肃太后欲以天子兖服冕见太庙,臣子中只有薛公直言正谏,虽当时未能说服太后,但太后驾崩前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
D.薛公因病告还,皇上下诏免其上朝,只照常处理政务。薛公多次请辞后才得以退官还乡。在他死后,太常根据有关薛公功行的汇报,议定谥号为“简肃”。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3分)
译文:
(2)然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3分)
译文:
(3)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2-01 11:3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盖公堂记
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惧而之反:同“返”,回来
期月而百疾作期月:约定一个月的期限
B.三易医而疾愈甚:严重,厉害
老父教之曰老父:年老的父亲
C.立法制更:改变
臭味乱于外臭味:恶臭的气味
D.可见而不可致:招来
庶几复见如公者 庶几:几乎,差不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治杀人年九十,面山而居
B.三易医疾愈甚若无罪就死地
C.立法更制,镌磨锻炼其民竭忠尽智,事其君
D.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处讲了一个庸医误人的故事,医生不能辨症施治,致使小病成了大病,病人深受其害,这个故事带有寓言的性质。
B.“昔之为国者亦然”是全文立意的关键。指出苛政、繁政扰民,则民不堪重负;与民休息,则天下安定: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C.作者在胶西做地方官,没有找到盖公的子孙、坟墓,就新建盖公堂,并且和自己的属下在那里游玩、居留,来表达对盖公的敬仰和追怀。
D.由史书没有记载盖公的逝世,作者想到得道的人可以不死,进而甚至希望自己也能一睹盖公的风采。其事未免虚无,但其情则殷殷可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师 其 言 想 见 其 为 人 庶 几 复 见 如 公 者 治 新 寝 于 黄 堂 之 北 易 其弊 陋 重 门 洞 开 尽 城 之 南 北 相 望 如 引 绳 名 之 曰 盖 公 堂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3分)
②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十月之望  是:这
B.以待子不时之需:需用
C.安所得酒乎顾:看一看
D.飞鸣而我者过:从……经过
【小题2】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前赤壁赋》写的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迷人秋夜。
B.《后赤壁赋》写的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
C.这两篇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它们描写江山胜景,字字如画。而同一风月,随着节序的推移和心情的变化,又呈现出不同的境界。它们把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写得理意透辟。
D.前后《赤壁赋》中,情感的变化都是由乐至悲,再由悲到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文定,字时泰,湖北松滋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魏国公徐俌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江西姚源贼王浩八等流劫浙江,都御史俞谏檄文定与参将李隆、都指挥江洪、佥事储珊讨之。浩八突华埠,文定击败之,追及于孔埠,贼遁归江西。谏等上文定忠勇状,诏所司奖劳。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乃迎守仁入城,文定当大帅。丙辰之战,身犯矢石,火燎须不动。贼平,功最,擢江西按察使。张忠、许泰至南昌,欲冒其功,文定出谒,遂缚之。文定骂曰:“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忠益怒,椎文定仆地。文定求解任,不报。世宗嗣位。上忠等罪状,且曰:“曩忠、泰与晖至江西,忠自称天子弟,晖称天子儿,泰称威武副将军,与天子同僚。折辱命吏,诬害良民。需求万端,渔猎盈百万,致饿殍遍野,盗贼纵横。虽寸斩三人,不足谢江西百姓。”帝嘉纳之,赐敕奖劳。寻谢病归。文定忠义自许,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九年七月卒于家。天启初,追谥忠襄。
(节选自《明史·伍文定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B.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C.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D.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会试考中后录取者,明代科举实行四级考试制,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B.国公是中国古代爵位的一种,我国古代常见的爵位有公、候、伯、子、男五等,其中公爵地位最高,男爵最低。
C.嗣位是指继承君位,这里位即君位,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D.敕是指帝王诏令文书,用于任官封爵、奖励或告诫臣僚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文定为官正直,敢于秉公断案。魏国公徐俌与百姓争夺田产,文定经过调查审验,把田产判给了百姓。
B.伍文定勇于战斗,作战不怕牺牲。在丙辰之战中,亲身冒着箭头、滚石的威胁战斗,大火烧着胡须也不退后一步。
C.伍文定忠于朝廷,敢于直言相谏。他曾当面斥责张忠等人,并上书检举张忠等人的罪状。
D.伍文定富有谋略,谋事长于计策。任职吉安,他设计擒获了大盗张勇、李文简。任河南知府,同样设计平定了盗贼。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八突华埠,文定击败之,追及于孔埠,贼遁归江西。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而京师人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光禄:官名,指光禄寺卿或少卿等,此处以官名代人名。②绝徼:极远的边地。③荆溪:水名,在江苏宜兴附近。④有力者:指有钱有势的人。⑤臭:气味。⑥偃蹇孤特:高傲而独立不群。⑦挺挺:正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京师人可致一竹
(2)而谓余曰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找出下列加点字中不同类的一-项
A.京师人乃吾之所薪
B.鱼虾而友麋鹿
C.幽壑之潜蛟
D.孔子登东山而
【小题3】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以难致而又多槁死 甥为我记之
B.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C.遍植竹 夫夷
D.所不能致者惟竹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小题4】找出与句式“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同类的一项
A.而今安在哉B.天下莫柔弱于水
C.客有吹洞箫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小题6】在作者看来,任光禄之所以在园中“遍植以竹”是因为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作者在文中比较京师人和江南人对竹的不同态度,得出了什么结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砺则利     就:靠近
B.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穷尽
C.而闻者 彰:清楚
D.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
【小题2】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蓝   良曰“长臣”
B.水为之,寒于水 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    飘飘如遗世独立
D.积土成山,风雨兴 圣心备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了生活中常见的靛青提取、车轮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阐述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本文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