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盖公堂记
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惧而之反:同“返”,回来
期月而百疾作期月:约定一个月的期限
B.三易医而疾愈甚:严重,厉害
老父教之曰老父:年老的父亲
C.立法制更:改变
臭味乱于外臭味:恶臭的气味
D.可见而不可致:招来
庶几复见如公者 庶几:几乎,差不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治杀人年九十,面山而居
B.三易医疾愈甚若无罪就死地
C.立法更制,镌磨锻炼其民竭忠尽智,事其君
D.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处讲了一个庸医误人的故事,医生不能辨症施治,致使小病成了大病,病人深受其害,这个故事带有寓言的性质。
B.“昔之为国者亦然”是全文立意的关键。指出苛政、繁政扰民,则民不堪重负;与民休息,则天下安定: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C.作者在胶西做地方官,没有找到盖公的子孙、坟墓,就新建盖公堂,并且和自己的属下在那里游玩、居留,来表达对盖公的敬仰和追怀。
D.由史书没有记载盖公的逝世,作者想到得道的人可以不死,进而甚至希望自己也能一睹盖公的风采。其事未免虚无,但其情则殷殷可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师 其 言 想 见 其 为 人 庶 几 复 见 如 公 者 治 新 寝 于 黄 堂 之 北 易 其弊 陋 重 门 洞 开 尽 城 之 南 北 相 望 如 引 绳 名 之 曰 盖 公 堂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3分)
②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2-07 11:10: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块,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集目前。吾病者,学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投竿取鱼,执纴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已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厚:使……厚
B.南北轩牖,以延凉飔 延:迎接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举:借取
D.操斧伐竹,濯热盥手 盥:洗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     吾尝跂而望矣
B.皆以蔓药覆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吾病者,学之未至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D.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
(2)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小题4】文章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述独乐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6分,每小题2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看
C.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阳:山的南面
D.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褒庐冢也D.入愈深,其进愈难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A.以故其后之曰“褒禅”B.顺流而
C.江陵D.火尚足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尚志斋说

(元)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①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立志始终不可者也   谕:表明
B.正鹄者,射者之所也   志:追求、目标
C.患难忧戚,志不为 慑:屈服,改变
D.和而有,严而不离 制:规定
【小题2】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B.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
B.第四段说到圣贤是天纵之才,他们或者初始涉猎一下学问就可以了,至于像黄君之子黄济一类的后学则当立志求学。
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将难成大事。
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2)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