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6分)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小题1】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天下之诸侯藉之蔽其西
A.故莫如厚韩亲魏摈秦B.作《师说》贻之
C.背盟败约,自相屠灭D.而为天下出身当秦兵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小题3】苏辙为六国提出的自安之计是    (四个字概括)(1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3 08:2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每小题3分。
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跟着
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斜着眼睛看人,谓伺机夺取。
C.将何往而非病:忧愁,不快乐
D.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适:往
【小题2】下面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C.快哉此风。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
A.将蓬户牖无所不快B.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C.合汉沔D.草木
【小题4】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B.①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但并没有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造而非快?”
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这里提到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答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一)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为其故迹,岂然邪真实
B.方羲之之不可以仕强大
C.盖亦以精力自者达到
D.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池洼而方以长有地隐而高
B.而以及乎其迹邪人之力而敝之
C.羲之之书晚善项伯夜驰之沛公君
D.曰王羲之墨池者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小题3】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 )
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   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⑥推王君之心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
【小题4】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饿乡记
(清)蓝鼎元
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
昔者伯夷、叔齐,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留。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孔子不顾。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子为停骖者七日。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乡三日,欲亲伯夷,夷笑而麾之曰:“避兄离母者,非吾徒也”。仲子惭而去。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门。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来,亦不可拒者”。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其为贱吏鄙夫,亟扑杀之里门之外。
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人所知。”余初未以为然。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往,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更宽,别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贫富贵贱。俯视王候卿相,不啻蝼蚁之尊。持粱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焉!伯夷、叔齐为余言是乡来历,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流连是乡;后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盖天将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恨王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
【注】①王、苏二子:指王绩和苏轼,王绩著《醉乡记》,苏轼著《梦乡记》。②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后,他们都不愿继位,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 逮:及
B.然亦重违其意 重:难
C.不啻蝼蚁之尊  不啻:差不多
D.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 益:好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夷笑而麾之曰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
B.①以高风荡涤羞秽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①殊觉可怜莫甚焉   ②且焉置土石
D.①盖天将有意于是人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以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一个横绝天地、纵贯古今的世界,这里聚集了古今困厄的人们,却别有气象。
B.在饿乡,如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得到礼待,而贱吏鄙夫却遭到鄙弃,可见这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世界。
C.虽然饿乡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感叹、理想、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D.饿乡在“我”心目中至始至终是一个崇尚廉介、清高,超越“醉乡”“梦乡”的佳胜之地,所以早已心生羡慕。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
(2)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