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漫而游漫:随意B.回溪穷:尽
C.箕踞而遨:观赏D.故为之文以志: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施施行吾尝终日思矣
B.穷山高而止蚓无爪牙
C.醉则更相枕卧輮为轮
D.游于是始生吾前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
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2 10:25: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进学解
韩 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    张:建立
B.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    庸:任用
C.贪多务得,细大不 捐:抛弃
D.三年博士,冗不见 治:治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患有司不明 而死固付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B.焚膏油继晷  旦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C.纂言者必钩玄 吾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D.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愿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B.本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C.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第二段“生徒驳诘”·学生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情绪强烈。
D.国子先生勉励学生勤学多思,说社会清明,君圣臣贤,法治健全,只要才干突出,就会被任用,困遇与才干是相符的。这是他对学生的勉励,更是他内心愤愤不平的宣泄。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2)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其遇于世何如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项是(   )
A.山川相缪,乎苍苍   郁:茂盛的样子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薄酒
C.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挟:带着
D.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卒:终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正襟危坐问客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知不可骤得 其闻道也固先
C.惟江上清风 则凡数州土壤
D.客亦知夫水月 日其徒上高山
【小题3】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滔滔江水,文中的“客”想到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出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慨叹,这其实也可以看作苏轼借客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B.在作者看来,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力争创下惊世伟业。
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客答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示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雅的精神追求。
【小题4】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同类题3

(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
B.万象迭入 迭: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
D.成胜概 概:景象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为名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且/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
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阊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②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 《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
③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
【小题1】第①段“吾元之也”与下文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吾”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写韩魏公为什么还要写王元之?
【小题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贤人君子所在之处,感染着当地的普通百姓。
B.道德高尚者的善行,感化了当地的奸佞小人。
C.贤人君子所在之处,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实惠。
D.品德高尚的显贵,受到当地普通百姓的爱戴。
【小题4】第①、③段画线句中的两种“思”有何内在联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命者,知此而已。盖小人知在我,故常无所不为;君子知有命,故能无所屈。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皆推之有命,而不求苟合者也。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君讳讷,字朴翁。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君生于有宋百年全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君之既殁,富春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然则君之不苟屈于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其不在吾三人者邪?噫!余虽老且病,而言不文,其可不勉!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庐陵欧阳修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困穷:贫穷
B.其为文抑扬感激感激:感动
C.而独韬藏抑郁抑郁:忧郁
D.亦自负其所有者自负:自恃
【小题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
A.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
B.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
C.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
D.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小题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4分)
(2)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4分)
【小题4】从文中看,仲氏“伸于后世”的原因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