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
C.养其全锋而待其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之 全:齐全,完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匹夫见辱,拔剑起 不敢言敢怒
B.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是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节 燕赵收藏
D.此所挟持者甚大 吾还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 (3分)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3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分)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3 10:0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梁仲用默斋说

王守仁注

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故诚知耻,而后知默。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故善默者莫如颜子。“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而默之道至矣。非圣人其 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 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
A. 也
B. 者
C. 乎
D. 矣
【小题2】对第②段中“四伪”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知而又自我欺骗,是默之愚。
B. 用不言来讨好他人,是默之狡。
C. 借沉默来窥视他人,是默之诬。
D. 外表沉默内心狠毒,是默之贼。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仁者言语迟缓,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沉默。
B. 仁者言语中肯,不是自认为沉默就拥有沉默了。
C. 仁者言语中肯,行动敏捷,并不只是一味地沉默。
D. 仁者言语迟缓,行动敏捷,才称得是真正的沉默。
【小题4】分析第③段中引用手法使用的特点。
【小题5】简析本文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幽壑之潜蛟 
②正襟危坐
江陵
④举匏樽以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A.倚歌而和
B.此非曹孟德诗乎
C.固一世雄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4】从情感的角度看,第①段写___,第②段写____。
【小题5】选文部分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谋诸妇谋:商量。
B.予乃摄衣而上摄:披,穿。
C.披蒙茸披:分开。
D.予亦悄然而悲悄然:忧伤的样子。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归于临皋是臣进节于陛下之日长
B.以待子不时之需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C.凛乎其不可留也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D.掠予舟而西也追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也都用了主客问答,一样的赤壁,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A.本文第二段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B.文章最后一段写忽然有玄裳缟农的孤鹤振翅横江:掠过瓜舟西丢,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
C.文章以浪漫的梦境收束,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正表现出他在出世和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赤壁赋》写在初秋,本文时间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