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谋诸妇谋:商量。
B.予乃摄衣而上摄:披,穿。
C.披蒙茸披:分开。
D.予亦悄然而悲悄然:忧伤的样子。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归于临皋是臣进节于陛下之日长
B.以待子不时之需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C.凛乎其不可留也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D.掠予舟而西也追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也都用了主客问答,一样的赤壁,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A.本文第二段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B.文章最后一段写忽然有玄裳缟农的孤鹤振翅横江:掠过瓜舟西丢,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
C.文章以浪漫的梦境收束,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正表现出他在出世和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赤壁赋》写在初秋,本文时间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8-09 02:38: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此段,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通“又”
B.听臣微志  听到
C.保卒余年  终
D.愿陛下矜悯愚诚    怜悯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报养刘之日短也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1)(2)相同,(3)(4)不同B.(1)(2)不同,(3)(4)相同
C.(1)(2)相同,(3)(4)相同D.(1)(2)不同,(3)(4)不同
【小题3】选出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地一项:
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B.朝不虑夕:在早上的时候是不会考虑晚上的事情。
C.气息奄奄:即奄奄一息之意,气息很微弱的样子。
D.日薄西山:用日落来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黄山游记
钱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拏,所谓扰龙松也。石笋工、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其腹实:充满
B.老人峰陟:登上
C.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焉夸:赞美
D.必有吾言而一笑者征:验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①泉之奇,莫奇于汤泉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有幢幢如羽葆者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①其身与皮、干皆石也②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B.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C.黄山松奇,更奇在其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扎根在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石头之上,风雨雷电、霜雪严寒,造就了它们坚硬的质地和坚贞的品格。
D.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绘黄山松的奇特,讴歌它的壮美,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
(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后面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然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遍备,知彼知己,然后可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①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馀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注: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一起
B.子路拯溺者,其人之以牛拜谢
C.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抵挡
D.华元杀羊士犒劳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未“察其秋毫”的过失的一组是(  )
①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②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
③宋师败绩,华元虏 ④(公)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
⑤郈昭伯不胜而死 ⑥昭公惧,遂出奔齐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治乱存亡在它们刚显现的时候就如同秋天的毫毛一样,治理国家的人,需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
B.孔子赞赏学生子贡的做法,认为他虽然失去了赏赐,但鲁国人不用再赎买自己的国人了。
C.弩机相差一颗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是个大的弩机,所以凡作战一定要熟悉全部的情况。
D.斗鸡是一件小事,却最终导致国家大乱,其根本原因在于鲁昭公不能明察人心细微之处。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4分)
②宋师败绩,华元虏(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已。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河东集》)

【小题1】柳河东,即 ,字  ,与韩愈一起倡导    。我们上学期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他的文章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良久已(____________) (2)窥之黑(____________)
(3)愈以为有(____________) (4)更千百年不得一其伎(_________)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自西山道口径B.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C.之可上D.其一少北而
【小题4】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投以小石B.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C.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D.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小题6】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西山道口”为游踪的起点,一共写了两条道,一条往西,一条往北转向东。
B.第二条道路重点不到四十丈远便有一条小河,河边的石块上面形成女城和屋栋的形状。
C.本文重点记叙第二条道。第二条道上有河流、积石,有水障和城门。
D.第二段全是议论性文字,作者故作不肯定的言辞,委婉曲折地道出怀才不遇,横遭贬逐的不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