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吾庐记
〔清〕魏禧
季子礼(1),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2)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3)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4),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6)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7)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8),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注】(1)季子礼:魏礼,字和公,号季子。(2)勺庭:作者翠微山堂号。(3)辛夷:木名,亦称木兰,开紫红花。华,通“花”。(4)垩(è)以蜃灰:涂刷蛤壳粉。垩,涂刷。蜃,指大蛤。(5)瘴癞(laì):我国南方湿热,山林间蒸发之烟气,使人致病,故有此称。(6)选耎(ruǎn):怯懦。选,通“巽”,怯懦、柔弱。耎,同“软”。(7)衽(rèn):指家中床席。(8)易堂诸子:作者与魏祥、魏礼,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等人,在翠微峰建立学舍,讲学论文,号易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山之宫 :围绕
B.故勺庭为胜焉视 :看待
C.客有余者让: 责备
D.风土之变:阅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少衰乎?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  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若属皆为所虏
C. 又唯子言
句读之不知,惑不解
D. 余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精思傅会,十年成 
【小题3】理解本文内容,选出不符合孔子“志士不忘在沟壑”精神品格的一项是(    )
A.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B.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C.盖井而观,腰舟而渡。
D.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子礼“作屋于勺庭之左肩”,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是想过过安逸的生活,已经丧失了孔子所说的“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风骨了。
B.这篇记文,写“吾庐”周围的景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松声花影,已使读者如闻如见。
C.作者主张,只有通过艰险的环境来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材,不能“终身守闺门之内”,作“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的懦夫。
D.对于季子“冒险危而游”,“家人忧恐泣下”,而作者身为兄长“不忧恐泣下”,是因为作者赞成季子“其志且乐为之”态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3分)
(2)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2分)
(3)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4 10:01: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敌人之饷道,可分锐兵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击之则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

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军运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操。乃留曹洪守,自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军,遣军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皆自若。既至,围屯,即放火,营中惊乱,大败之。绍弃甲而

(取材于刘基《百战奇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兵必走:逃跑
B.自步骑五千人   将:率领
C.闻者信以为 然:对的
D.绍弃甲而遁:消失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粮胜     沛公置车骑
B.敌人之饷道 属皆且为所虏
C.可分锐兵绝之 若舍郑为东道主
D.说操曰     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文中“遣军以益备”中的“备”,与下列词语中的“备”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有备无患B.备尝辛苦C.文武兼备D.戒备森严
【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
【小题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两军交战,如果胜负还未决出,拥有粮草的军队会胜。
B.袁绍派遣军队运送粮草,虽然辎重甚多,但却缺乏严密的防守。
C.许攸背叛袁绍投靠曹操后,为其进献的计策,被曹操谋臣否定。
D.曹军前往劫烧袁绍粮草途中,虽被袁军查问,但被掩饰了过去。
【小题6】下列战役不是以少胜多的一项是
A.官渡之战B.街亭之战C.赤壁之战D.长勺之战
【小题7】下列故事与曹操有关的一项是
A.忌杀杨修B.败走麦城C.劝学吕蒙D.计收马超
【小题8】在两军对垒时,许攸和烛之武都进行了游说,请简要概括二者游说的异同。
【小题9】有同学为本次战争撰写了下联,请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本初疏于防范,惨败更见寡谋少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自 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本分B.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之矣劫:劫持D.为君子之归期: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遗善闾里传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拒我也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C.妄言议人,则几于小人娘指扣门扉
D.终身行斯言乎自视也,亦若此也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
(2)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1】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桂棹兮兰桨 ——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
B击空明兮溯流光——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浮动着月光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C 渺渺兮于怀——我的心想得很远啊
D 望美人兮天一方——盼望美人啊,我们却天各一方。
【小题2】下面前两句话比喻泛舟赤壁之乐,后两句话比喻洞箫和鸣之悲,对本体和喻体相似之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轻松愉快)
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超然脱俗)
C 舞幽壑之潜蛟 (了无声形)
D 泣孤舟之嫠妇 (孤寂悲切)
【小题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点题,写泛舟赤壁的情景,主客乘舟,饮酒诵诗,如同离开人世,飞升仙境,写出了酒酣神迷时的幻觉。
B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由“乐”引起,写饮酒之乐、扣舷而歌之乐;第二层写洞箫和鸣,其声缠绵悲哀,气氛由轻松而沉重,由愉快而抑郁。
C 这两段虽然不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但为全赋重心得主客对答部分创造了气氛,培养了情绪,做好了铺垫。例如,由洞箫的哀怨,引出对曹孟德的感伤,再引出苏子的宏论。而且,起篇之江、月,贯穿始终。
D 这篇抒情赋,既有“清风徐来”之类的整句,又有“于是饮酒乐甚”之类的散句,整齐和谐、自然流畅,二者兼备。

同类题5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1】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曲肱而枕之D.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过
C.人不堪其忧堪:可以,能够D.不舍昼夜舍:舍弃
【小题3】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