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太子太师欧阳修行状
吴充
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
庆历初,公方登朝,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
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方也。卒从公议。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又太平之道其意可推,自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今见其失,未见其得,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塞。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
自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公权成德军,遇之于内黄,宣抚使夜半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昨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若诸郡不肯从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遂止。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文康公荐 用:因为B.论天下事  多次
C.公权成德军 知:了解D.宣抚使夜半人以告公 屏:使……退下
【小题2】文中涉及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表示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迁”表示中国古代官职的调动,文中的“迁”是升官的意思;“谪”表示贬官。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转运使”,地方军事长官,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宣抚使”,官名,主管运输事务。
【小题3】文中划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
A.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 公请拒/ 而不受以防刻剥
B.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 公请拒而不受/ 以防刻剥
C.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 欲以便宜悉诛之
D.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
(2)自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
【小题5】联系文章最后一节,简要概括欧阳修不同意宣抚使悉诛“叛乱之胁从者”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3 06:40: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宋代朱敦儒的《东方智士说》,完成小题。
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然地寒力薄,终岁不免饥冻。
里有富人,连第宅,甲其国中。车马奴婢,钟鼓帷帐物物皆备。一旦,富人召智士语之日:“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玉资生之具,皆听子用,不计。期年还,则归我。”
富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奴仆妓妾,罗拜堂下,各效其所典簿籍以听命,号智士曰“假公”。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过王者,喜甚。忽更衣东走圊,仰视其室卑狭,俯阅其基湫隘,心郁然不乐,召纲纪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仆曰:“惟假公教。”
智士因令撤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曰如此以当寒暑如此以蔽风雨既藻其税又丹其楹至于聚筹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事或未当,朝营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与役夫杂作,手足疮茧,头蓬面垢,昼夜废眠食,忉忉焉唯恐圊之未美也。不觉阅岁,成未落也。忽阍者奔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子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初不知堂中之温密,别馆之虚凉。北榭之风,南楼之月,西园花竹之盛,吾未尝经目;后房歌舞之妙,吾未尝举触。虫网琴瑟,尘栖钟鼎,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去也。”富人揖而出之。
智土还于故庐,且悲且叹,悒悒而死。市南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固者多矣!子奚笑哉?”
【注释】①圊(qīng):厕所。②揪(jiǎo):低。⑧棁(zhuō):屋梁上的短柱。④忉忉(dāo):忧心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以居第贷子     贷:借给
B. 期年还,则归我   还:还给
C. 召纲纪仆让之曰   让:责备
D. 不觉阅岁 阅:经过,过了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智士有才华而心狂傲,但是家境贫寒,因此而受到当时的圣贤及公卿士人的耻笑。
B.里中富翁远游,把宅第交给智士,任凭他处置、使用,约定一年后回来,再收回宅第。
C.富翁家里条件优越,高堂别馆、歌楼舞榭都超过了王侯之家,只是厕所稍嫌狭窄逼仄。
D.东方智士在富家日夜奔忙,未享乐趣,富翁归来重回陋室,懊悔不己,不久悒郁而死。
【小题3】文中口里的文字,读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在这一点上,风格与之接近的一项是(   )
A.《国语》之《勾践灭吴》B.司马迁之《游侠列传》
C.苏轼之《石钟山记》D.王维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小题4】对本文的主题,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不要让自己追求不恰当的目标。B.人要在艰苦的奋斗中历练自己。
C.做事要分清什么是主什么是次。D.人要及时惜取当下事物的美好。
【小题5】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智士因令撤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日如此以当寒暑如此
以蔽风雨既藻其棁又丹其楹至于聚筹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①

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②,寂寂山城柳映门③。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④。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释)①此诗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郑起:字孟隆,后周时曾任右拾遗,迁殿中侍御史。入宋,乾德初(963)外贬后,未再入任而卒。②郊原:郊外原野。③柳映门:宋代清明寒食节时有插柳于门上的习俗。④迥:远。断魂:这里是形容哀伤至极。
【小题1】这首诗开头巧妙地化用唐代诗人_______《清明》的诗句,以抒发一个孤身行路之人心中的愁绪。(在空格内填人名)
【小题2】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叠词“寂寂”渲染了周围寂静、冷清的气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B.颈联通过“登楼望远”的细节,表达了被贬外放的痛苦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C.“难成醉”“易断魂”,不仅诉怨恨,更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激情,颇让人同情。
D.全诗内容是向异地友人郑起倾诉“别离心绪”,末句直抒胸臆,而又弦外有音。
【小题3】清 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尤其是颔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赏。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对颔联作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之田②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③有余而无穷。屏④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⑤,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⑥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⑦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注】①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②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③沛然:充裕的样子。④屏:避退、隐退。⑤参大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⑥廪稍:官府发的口粮。⑦瘠:通“胔”,尚未腐烂的尸骨。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养济群族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师说》)
B.①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②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C.①日有食,岁有衣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D.①承其志  ②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2】全都表现范文正公“义举”的一项是(   ) 
①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③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④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⑤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
⑥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
(3)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