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8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内外之分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然善也泠:轻妙飘然
C.惠子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D.非梧桐不,非练实不食止:栖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是以就极刑无愠色
B.庄子往见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D.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臣具表闻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
B.旬五日而后反
C.而御六气之
D.往矣!吾将曳尾于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
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
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3-20 06:4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雨、风、露、雷,都来自天空。雨、露有形体,万物等待它们来滋润。雷没有形体却有声音,风也是这样的。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员赑①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   
风不能自己发出声音,借着东西而发出声音,不像雷的震怒号叫,在虚空里就发出了大声。就因为风惜着物体而发声,所以它的声音完全随着物体而改变:响亮、微弱、清晰、混浊、轻快,恐怖等变化,就都随着物体的形状而产生了。土石屃矗大坚实,风虽吹过它们上面也不能发出声音,山谷空阔广大,那声音就雄壮凄厉;水流荡漾温和,那声音就喧嚷吵杂。都不能算中正平和的声音,让人觉得胆战心惊。所以只有借着草木发声才合适。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而花草树木当中,叶子阔大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窒息沉闷;叶子枯萎了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极为悲凉;叶子很柔弱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细弱而不高昂。因此,最适宜于风所依附的物体莫过于松树了。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②,潇洒而扶疏,友鬖髿③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大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蓬松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荡,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之声;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采。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日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堰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些作为松风阁记。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注)①屃赑(xìbì):爬行动物觿(xī)龟的别名。碑下的石座一般都雕成眉矗的形状,取它力大能负重的意思。②巃嵸(lóng sǒng):聚集貌。③鬖髿:(sān suō)蓬松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潇洒而扶疏扶疏:枝叶残落貌
B.不不激雍:堵塞,阻止
C.无外物以其心汩:扰乱,干扰
D.盖虽在山林而人不远去:距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物待滋而无物相之
B.附于物有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C.非雷之怒号合一契
D.故风之过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石夙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B.土石员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C.土石质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D.土石质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雨、露、雷是为了衬托风无形有声、附物为声。风的声音是一直附着于其它物体上的。
B.文章第二至四段先写风吹它物之声令人“骇胆而惊心”,次写草木之声令人不快,最后写松风之声令人“旷神怡情”,层层推进,井然有序。
C.第五段连用四个比喻,笔墨简炼,形象真切地表现金鸡峰三松随风势由弱而强,其声亦随之变化万端的特征,令人如临其境。
D.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了融人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小题5】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4分) 
译文:  
(2)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2分) 
译文:
(3)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4分) 
译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一)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三)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夫臧获婢妾,能引决犹:尚且B.及见贾生之吊:安慰
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淈 :搅浑D.生死,轻去就同:把…看成一样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怪屈原彼之材,游诸侯久之,能足音辨人
B.至激义理者不然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C.生孩六月,慈父背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
D.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何不餔其糟歠其醨
【小题3】选出对两段文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渔父》一文中的“渔父”形象,被赋予一种文化内涵。作为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他是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的象征。
B.《渔父》一文中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屈原的高洁美好的品质,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通过渔父的语言传递出这样的思想。
C.《渔父》一文出自《楚辞》。《楚辞》是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楚地作家的作品合集,成书于东汉时期。
D.余秋雨曾说过,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但不可否认,屈原的“纵身一跳”相较于司马迁的“隐忍苟活”更能表现文人节气。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1)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注①锻炼:打铁。
【小题1】第①段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第①段中引用老子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4】下列与王君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牢记并遵循礼义。
B.王君学习《诗》、《书》,并且经常和贫寒读书人比赛。
C.王君在书画方面专心,并建绘宝堂储蓄他全部的书画。
D.王君向苏轼求文是为了用苏轼的经验来警醒自己,告诫自己。
【小题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其生气,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埋于地,解其棕缚;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节选自《病梅馆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他植者窥伺效慕___________ (2)而木之性日以矣___________ 
(3)锄其直,其生气___________ (4)毁其盆,埋于地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与“以致其性焉尔”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木之性日离矣
B.梅曲为美,直则无姿
C.遏其生气,求重价
D.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小题3】下列加点字与“非有能硕茂之也”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B.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
C.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D.既之三日,乃誓疗之
【小题4】《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请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