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注]①锻炼:打铁。
【小题1】第①段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第①段中引用老子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4】下列与王君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牢记并遵循礼义。
B.王君学习《诗》、《书》,并且经常和贫寒读书人比赛。
C.王君在书画方面专心,并建绘宝堂储蓄他全部的书画。
D.王君向苏轼求文是为了用苏轼的经验来警醒自己,告诫自己。
【小题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1 07: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万石君罗文传
苏轼
①罗文,歙人也。资质温润,缜密可喜,隐居自晦,有终焉之志。里人石工猎龙尾山,因窟入见,文块然居其间,熟视之,笑曰: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於岩穴耶?乃相与定交,磨砻成就之,使从诸生学,因得与士大夫游,见者咸爱重焉。
②武帝方向学,喜文翰,得毛颖之后毛纯为中书舍人,纯一日奏曰:“臣幸得收录以备任使。然以臣之愚,不能独大用。今臣同事,皆小器顽滑,不足以置左右,愿得召臣友人罗文以相助。”诏使随计吏入贡。蒙召见文德殿,上望见,异焉。使待诏中书,久之拜舍人。
③是时,墨卿、楮先生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欢甚。时人以为文苑四贵。上尝叹曰:“是四人者,皆国宝也。”然厚重坚贞,行无瑕玷,自二千石至百石吏,皆无如文者。
④上得群才用之,诏书符檄礼文之事,皆文等预焉。上思其功,以歙之祈门三百户封文,号万石君。
⑤文为人有廉隅,不可犯,然搏击非其任,喜与老成知书者游,常曰:“吾与儿辈处,每虑有玷缺之患。”其自爱如此,以是小人多轻疾之。或谗于上曰:“文性贪墨,无洁白称。”上曰:“吾用文掌书翰,取其便事耳。虽贪墨,吾固知,不如是,亦何以见其才。”自是左右不敢复言。
⑥元狩中,诏举贤良方正。淮南王安举端紫,与文并用事。紫虽乏文采,而令色尤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上幸甘泉,祠河东,巡朔方,紫常扈从,而文留守长安禁中。上还,见文尘垢面目,颇怜之。文因进曰:“陛下用人,诚如汲黯之言,后来者居上耳。”上曰:“吾非不念尔,以尔年老,不能无少圆缺故也。”左右闻之,以为上意不悦,因不复顾省。
⑦文乞骸骨伏地,上诏使驸马都尉金日磾翼起之。日磾,胡人,初不知书,素恶文所为,因是挤之殿下,颠仆而卒。上悯之,令宦者瘗①于南山下。
注:①瘗:埋葬。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皆文等预焉
(2)文浸不用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最合适的一项。
(1)磨砻成就之
A.完成 B.造就 C.成果 D.成全
(2)文乞骸骨伏地
A.乞求尸骨    B.告老还乡    C.向尸骨拜    D.请求饶恕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隐居自晦,有终焉之意/上望见,异焉
B.因窟入见/因不复顾省
C.然以臣之愚/以是小人多轻疾之
D.而四人同心/而令色尤可喜
【小题4】请分条概述,造成罗文最终悲剧的主要原因。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
日磾,胡人,初不知书,素恶文所为,因是挤之殿下,颠仆而卒。
【小题6】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看似风趣幽默,实有辛酸之情。请结合文本赏析它的“别具一格”。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 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 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注)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 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E.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