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有删节)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著作:即著作郎,古代官名。③隐囊:靠枕。
④三九:即三公九卿,封建王朝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⑤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婚,体性稍定冠:成年
B.明经求第,则人答策顾:拜访
C.当尔之时,亦士也快:豪爽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食物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的丑态的一组是(   )
①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②耻涉农商,差务工伎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⑤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    ⑥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鄙视腐化无能的南朝士族,认为那些没有学术的贵游子弟只会讲究华美服饰、排场器用,
一旦遭了乱离,将可能处境悲惨。
B.劝勉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以大量的事例论证了有学问才艺的人可以随处安身的
道理,条分缕析,有说服力。
C.本文的主旨是,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士、农、工、商等阶层应该各司其职,平等
相待,做好自己的专业。
D.作者认为,时局动荡,要想安身立命只能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多读书,从而谋得一技之长,没有
捷径可走。同时讽刺了那些依赖靠山的贵族子弟。
【小题4】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2分)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3分)
(2)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4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25 02:3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③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为释子④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⑤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呼之为沧浪僧云。
——节选自明·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②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③禅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④释子:佛教徒的通称。⑤澌然:冰块消融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母余曰 过:探望
B.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钱镠因乱窃   攘:窃取
D.与吾徒 游:游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
B.室西连中闺 州司临门,急星火
C.群山苍翠  安能以身察察
D.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至于鞭箠之间,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用笔细腻,情真意切。作者借老妪之口,追忆了姐姐在乳母怀中时母亲嘘寒问暖的生活细节,以此凸显母亲慈爱的形象。
B.《项脊轩志》中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C.《沧浪亭记》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文中记述了沦浪亭的演变过程,并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赞美了苏舜卿的沧浪亭至今仍广为人重的现实。
D.《沧浪亭记》中作者通过写沧浪亭的兴衰变迁,强调了“士之欲垂名于千载”、“则有在矣”的道理,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的胸怀。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 吴 越 有 国 时 广 陵 王 镇 吴 中 治 南 园 于 子 城 之 西 南 其 外 戚 孙 承 佑 亦 治 园 于 其 偏 迨 淮 南 纳 土 此 园 不 废
【小题5】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虽董之以严刑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8分)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月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有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③;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日三雨,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扶风:凤翔府的古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
②忭(biàn):快乐。③襦(rú):短衣、短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表示
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整修
C.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占:占卜
D.使天而雨珠使:假如
【小题2】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民方以为忧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①以属客而告之②举匏尊以相属
C.①引流种树②引觞满酌
D.①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3】划横线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至扶风之明年B.今天不遗其民
C.寒者不得以为D.以为休息之所
【小题4】对《喜雨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记叙亭子命名缘由、建亭经过以及亭子落成恰逢甘雨等,表达了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本文以“喜”字贯穿全篇。以“喜”字开头,又以“喜”字结尾,前呼后应,结构严谨。
C.文章虽篇幅短小,但笔法多姿。集记叙、抒情、对话、歌咏等多种写作方法于一体,在轻巧的行文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D.本文没有点明题旨的议论,写的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学&科&网
【小题5】翻译句子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译文: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2分)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外与天际:边界B.到则草而坐披:披露
C.蹙累积攒:聚集D.觞满酌引:引进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悠悠与颢气俱相与枕藉舟中
B.徘徊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C.凌万顷茫然句读不知
D.施施行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顺流而
A.吾从而B.望武昌
C.方其破荆州,江陵D.学而大遗
【小题4】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师不必贤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何为其然也?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分)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