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有删节)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著作:即著作郎,古代官名。③隐囊:靠枕。
④三九:即三公九卿,封建王朝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⑤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婚,体性稍定冠:成年
B.明经求第,则人答策顾:拜访
C.当尔之时,亦士也快:豪爽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食物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的丑态的一组是(   )
①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②耻涉农商,差务工伎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⑤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    ⑥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鄙视腐化无能的南朝士族,认为那些没有学术的贵游子弟只会讲究华美服饰、排场器用,
一旦遭了乱离,将可能处境悲惨。
B.劝勉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以大量的事例论证了有学问才艺的人可以随处安身的
道理,条分缕析,有说服力。
C.本文的主旨是,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士、农、工、商等阶层应该各司其职,平等
相待,做好自己的专业。
D.作者认为,时局动荡,要想安身立命只能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多读书,从而谋得一技之长,没有
捷径可走。同时讽刺了那些依赖靠山的贵族子弟。
【小题4】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2分)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3分)
(2)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4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25 02:3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者耶?”曰:“然。”“夫弈,小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

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局布若畴昔 畴昔:过去
B.夫弈,小也     数:技艺
C.全生远杀之也   术:方法
D.有不相让而不自者耶 矜:顾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庶人弈财   激义而死焉者也
B.吾告予故   不赂者赂者丧
C.如是者再三,局竟   今其智反不能及
D.有不嫉如仇雠者欤    人皆得以隶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杀机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客止息了机巧之心,二客从此不再下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
A.
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2)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韩荆州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韩荆”何令人之景慕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发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令,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节选自《李太白全集》)

(简注)
①韩荆州:即韩朝宗,时任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常推荐贤士,受到士人的景仰。②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收名定价:获取美名,奠定声望。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③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诸侯:此指地方长官。历:普遍。抵:拜谒,进见。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级官员。④畴曩(chóu nǎng):往日。⑤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⑥参:参与。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天人,天道和人道。⑦开张:开扩,舒展。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为礼。⑧司命:原为神名,掌管人之寿命。此指判定文章优劣的权威。权:秤锤;衡:秤杆。此指品评人物的权威。⑨惜阶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见我。
(阅读指要)
这是李白年轻时写给当时荆州刺史韩朝宗的一封自荐信。在唐代,知识分子除通过考试以外,向公卿投书献诗也是谋取官位的途经。这是一篇求职之作,李白希望获得韩朝宗的接见和赏识,却并不露卑屈之态,而充满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文章表现了李白傲岸的性格、“心雄万夫”的气概。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千百年来传诵联衰。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但愿一韩荆州(________) (2)何令人之景慕,至于此耶(________)
(3)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________) (4)十五好剑术,遍诸侯(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归”与“使海内豪俊奔走而之”中“归”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其书也必速B.似曾相识燕
C.盖以诸侯殷者三千焉D.后五年,吾妻来
【小题3】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2)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小题4】李白在信的首段用了“周公吐握”和“毛遂自荐”两个典故,用意何在?
【小题5】《与韩荆州书》表现出李白怎样的思想、气概和抱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劝 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④畏:被拘囚。
【小题1】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师而有材 达:显达
B.不主重惑者  肖:贤达
C.王公大人弗敢也 骄:怠慢
D.遗理义,以要不可必   释:丢弃、抛弃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B.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C.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D.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尊师”的一组是(   )
A.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其人苛可,其事无不可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小题5】把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2)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3)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同类题4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京师,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芙蕖芰荷之的历1,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静,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1的历,读dílì,意为艳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 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    图:图谋
B. 辟其后以为射宾之 圃:苗圃
C. 吾以画舫之舟    泛:漂浮,漂行
D. 吾于是有力焉    信:相信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子春以其职事京师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
B. 岂独吾三人者哉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C. 为吾书其大概焉 若是,孰能御之
D. 东南六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    烽火扬州
【小题3】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具体描绘东园景物时,采用了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的手法,多视角地进行描绘,有详有略,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感。
B. 作者在记中提出了地方官应使“上下给足”,百姓“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再修建园林,“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的观点,同其在《醉翁亭记》等文中“与民同乐”的思想一脉相承。
C. 侍御史许子春认为,他和施正臣、马仲涂三人总有都离开真州的时候,为了不让后人忘了他们营建东园的功绩,特请作者写了这篇记。
D. 作者没有去过真州,只是根据一张东园示意图来写,他以许子春请他作记的口吻,根据图表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但写到了图中所画之景,还写到了图中未画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