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尝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
B.假舆马者,非足也利:对……有利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一:专一
【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小题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的第一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要逐渐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于“学”而言,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时也需要后天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它启示我们,议论说理与文章的生动性并不矛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5-16 11:41: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⑴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⑵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余悲夫悲秋者也。

⑶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⑷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小题1】第⑵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小题2】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小题3】“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  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 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
(2) 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

②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③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④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晏子食 (2)终再拜而辞曰   (3)以百姓    (4)是臣代君民也
【小题2】文中两句划线句子的主语分别是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之性日以离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分食食之/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C.非有能硕茂之也/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传其事以为官戒/殚其地之出
【小题4】(小题4)翻译句子:
①使者反,言之公。
②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5】上文表现了晏婴怎样的思想性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乙)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燕乌集阙:宫阙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B.乃夜发书,陈数十篋:书箱
C.当秦之隆:隆重
D.嫂,何前而后卑也倨:傲慢
【小题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B.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C.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D.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小题3】对乙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刻画细致传神,对比鲜明,展现了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B.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秦国实力不够强大,时机不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C.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连横”之术,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D.苏秦或说秦王“并诸侯”,或说赵王“抑强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实质上目的相同,即获取个人的尊位与富贵。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③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杨树子赋(并序)  欧阳修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
①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景阳之井,对植双桐。高秋羽猎之骑,半夜严妆之钟,凤盖朝拂,银床暮空①。固以葳蕤近日,的皪②含风,婆娑万户之侧,生长深宫之中。
②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屈盘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③,下有惊湍之濆激④。涧断无路,林高暝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
③嗟乎!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徒以窦穴风吹,阴崖雪积,哢山鸟之嘲哳,袅惊猿之寂历⑤。无游女兮长攀,有行人兮暂息。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乃知张骞一见,须移海上之根;陆凯如逢,堪寄陇头之客。
(注)此赋为作者贬官夷陵途中触景生情而作。①羽猎之骑:禁卫骑兵。半夜严妆之钟:宫中报晓钟声,催促宫女早起梳妆。凤盖:天子所乘之车。银床:井栏。②的皪:鲜明的样子。③盘薄:高大的样子。④濆激:汹涌激荡。⑤哢:鸟叫。嘲哳:鸟鸣声。寂历:寂寞。
【小题1】赋是一种介于 之间的文体,特点是 。诗赋前的小序一般交代写作时间、地点,本赋的序还交代了
【小题2】对全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描写生于宫中的柞树、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为下文写黄杨树作映衬。
B.第②段运用清新华丽的语言,描写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意境昏暗苍凉,孤独惨淡。
C.第③段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
D.作者在这篇小赋中描写了孤独而坚贞的黄杨树,借此表达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
【小题3】分析第②段“岂知”二字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赏析第③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分析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