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小题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小题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4-10 08:4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虽然,有患。夫知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入不距;翛然而往,偷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颁;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行名失已,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其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羲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澝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警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悦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庄子·大宗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B.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C.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D.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者/欲深者其天机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师”的“宗”为“万物之宗”的“宗”,即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所效法的对象。
B.有所待:有所依凭。庄子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都离不开认识、了解的对象。
C.狐不偕为尧时贤人,尧让天下于他而不受,投河而死。务光为舜时人,汤要让帝位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水而死。
D.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而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用浪漫,神妙的笔法向我们直接阐述了真人的特征。庄子的“真”强调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
B.真人的表现从内在德行的角度来说,不以众欺寡,不居功自傲,不思虑图谋,不为过懊悔,不为赢得意。
C.真人不在乎生死,无拘无束地面对自然中的一切,从内心上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容颜淡漠安闲。
D.在论述了真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后,庄子把“古之真人”概括为“天与人不相胜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2)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裕轩

(明)刘基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之裕在我。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原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五鼎不为属 厌:厌恶
B.歌舞靡曼不为  淫:过分
C.适吾情则 游:游玩
D.目不佳冶之容  耽:沉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B.子:古代对人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庄子。文中的“王子”就是对王元实的尊称。
C.陶朱猗顿:“陶朱”是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破吴之后,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在猗氏经营池盐及畜牧致富。后用“陶朱猗顿”指称巨富之家。
D.甲午: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无年号,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2)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3)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小题4】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本作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一舍 一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B.皆可指数 指数:用手指数出。
C.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睥睨:斜视,带有高傲的意思。
D.窃会计之余功  会计:征收钱粮等公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背,取之于蓝青于蓝。
B.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反不能及
C.不物伤性 不赂者赂者丧
D.照以明月 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小题4】登临快哉亭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快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