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斜线(/)给下而画线句子断句。(5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蒋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选自《贞观政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4-11 02:2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木事不镂文:花纹
C.下之其上甚矣疾:痛恨
D.君而处身宗:尊崇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至矣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B.服之轻重便身青,取之
C.然则曷禄夫子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关市讥不征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 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徙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二十八日,舟彭泽  次:排列
B.至牧羊亭上,芜充斥秽:杂草
C.乃相与然而去怃:失意
D.久之,佐郡,人或愤其不足起:起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登者忘其险// 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乃相与怃然去 //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郡政非有大损益也 // 沛公居山东时,贪财物
D.一知当为,即以为己任 // 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
译:
(2)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译:
(3)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喜雨亭记
亭以雨,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官舍治:修建。
B.亭以雨,志喜也。名:命名。
C.雨麦于岐山之阳:山的南面。
D.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狱:监狱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丁卯大雨,三日止今其智反不能及
B.一雨三日,伊谁力惟江上清风
C.忧者以喜,病者愈故为之文
D.虽欲优游以乐此亭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喜雨亭记》一反亭台游记的通常写法,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交错并用,可谓运笔生辉,出手不凡。
B.下雨前,太守就已经开始修亭凿池,没有顾及到忧心庄稼的百姓。亭成恰逢雨至,太守看到人民庆祝的场景,深为惭愧,将这一场喜雨归功于天子和造物主,并用“喜雨”来给亭子命名。
C.为表现百姓之喜,文章除了具体描写官吏、商贾、农夫的欣喜若狂,还交代此前“弥月不雨”的情况,为后文记“喜”做了有力的衬托,行文曲折起伏,饶有兴味。
D.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小亭子的建成并非什么大事,可苏轼却把它与人民“喜雨”的大事联系起来,表达与民同乐的感情。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3分)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3分)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