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于世。世之人徒知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岈然洼然 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B.为人之 佐:辅佐的官员
C.不求苟于世 说:说服
D.荐之清庙 庙:宗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有荐于上者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B.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故为之文
C.世之人徒知诗而已 爱子,择师而教之
D.虽知深,亦不果荐也   哀吾生须臾
【小题3】下列四个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辄抑于有司D.望西山,始指异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游西山、叹西山,文章用衬托的手法描写西山之高,山川壮丽无人喜爱,如同士人怀才无人赏识,将山水赋予了人的情志。
B.欧阳修创作序文,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好友梅尧臣怀才不遇的惋惜和遗憾,满腹才情的梅尧臣却因无人赏识其作,无人推荐其能,最终不得朝廷重用。
C.作为诗集的序文,像一般序文一样,欧阳修在文末说明了编者成书等基本情况,也交代了自己写作诗集序文的基本原因。
D.柳宗元受贬至永州,创作“永州八记”,成就了文学史上的经典。这也可以印证欧阳修所说的“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穷而后工”的文学创作观点。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奈 何 使 其 老 不 得 志 而 为 穷 者 之 诗 乃 徒 发 于 虫 鱼 物 类 羁 愁 感 叹 之 言 世 徒 喜 其 工 不 知 其 穷 之 久 而 将 老 也 可 不 惜 哉 !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4 07:4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本文作者柳宗元,初中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
(1)名我当(_____________)
(2)其欲舒(_____________)
(3)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__)
(4)尔植(____________)
【小题3】加点词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驼种树B.非有能硕茂之也
C.鸣鼓而D.又何以蕃吾生而吾性耶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5】本文的真正写作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同类题2

阅读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片断),完成下面的题目。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上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①也。今我②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③,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④直,怠若⑤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⑥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许暴憎。其为不虚取值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饮食:给……喝酒吃肉。
B.而民莫敢其怒与黜罚者。 肆:放任。
C.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假令:代理县令。
D.老弱无怀诈憎。 暴:外表显露。
【小题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则必甚怒黜罚之矣
(2)早作夜思
(3)今天下多类此
(4)故赏酒肉而重之以辞
A.(1)(2)不同,(3)(4)也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相同,(3)(4)不同。
D.(1)(2)相同,(3)(4)也相同。
【小题3】对第一自然段中标了序号的6个代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 ②我 ③之 ④若 ⑤若 ⑥其
A.①②为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相同
B.③⑥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同
C.④⑤为第二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同
D.①③④指代的对象相同
【小题4】对①“出其十一佣乎吏”、②“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今年)要拿1/10的收获服务于官吏。
②他是不白取俸禄的啊;
B.①(每年)要拿出11个月的收获交给官吏。
②他算得上不白取俸禄了!
C.①(每年)要拿出1/10的收获雇用官吏。
②他确实算得上是不白取俸禄的人啊!
D.①(每年)要拿出11个月的收获雇佣官吏。
②他算得上是不白取俸禄的正直的人了。
【小题5】文中能准确概括“人民是主人”这一意思的一项是( )
A.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B.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矣!
C.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D.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同类题3

课内文言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箕踞而遨
A.侣鱼虾而友麋鹿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吾从而师之D.贏得仓皇北顾
【小题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居庙堂之髙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对上面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寥寥数语便把作者在公务之暇,到附近游览的悠闲自在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B.“始指异之”中的“始”字,既照应了题目,又写出了作者初见西山时惊奇的心理感受,自然引出下文登西山的叙写。
C.“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之下,可谓登西山而“小天下”,映衬出西山的高峻。
D.文中以西山的特立之貌,比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以“不与培塿为类”,表现自己孤高不俗的志向。

同类题5

   桐叶封弟辩

柳宗元

古之传者有音: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曰:“以封汝。”周公入家。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况号为君臣者耶?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辩:文体名,一般是通篇驳论,驳斥敌对的观点看法。②唐:西周国名。③寺:寺人,宦官。④缺缺者:耍小聪明的人。
(阅读指要)
本文对古书所记载的“桐叶封弟”一事质疑,批驳“天子无戏言”的妄见谬说,指出帝王言行要看其实际效果,不能将其神圣化。文章论证周密,辩驳犀利,言简意赅,别具一格。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曰(______)   (2)不可焉而已(______)
(3)是周公教王遂也(______)   (4)尚不能以此自(______)
【小题2】第四段中“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一句共有四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三个分句。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补出的省略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公)乃封小弱弟于唐。B.(王之弟)不当封耶?
C.若(周公)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D.(成王)封唐叔,史佚成之。
【小题4】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用文中的语句答题)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2)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