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2分)。
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对下面句中的“颠覆”和“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灭亡肯定B.倾覆本来C.倾覆肯定D.灭亡本来
【小题2】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国”相同的一组是( )
A.虽大风浪不能B.事不见耳闻
C.盖失强援,不能独D.后人哀之而不
【小题4】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9-17 10:0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小题4】(小题4)用“/”给下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大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④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  ① 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 更事:阅历世事。③ 祖龙:指秦始皇。 ④ 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事知不济 济:
(2)又阅至白衣送别时  冠:
(3)继阅囊剑斫,箕踞高骂 提:
(4)后王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复遣之使去    遂私见樊於期
B.不环柱时杀之  燕王拜送
C.一老僧倾听久  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D.老僧预知之,不能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小题4】从严分宜、王敏斋二人阅读《荆轲传》时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请简要概括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谊的《过秦论》(中篇节选)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②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注:①元元,善良的,可怜的。   ②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小题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下篇。
B.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宋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过秦论》是东汉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文章旨在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以此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论证严密,气势磅礴,雄辩有力。
D.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有《华盖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等等。
【小题2】下列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元元之民冀得安性命 秦有余力而制
B.废王道立私爱 此四君者,皆明智忠信
C.秦王怀贪鄙心 及至始皇,奋六世余烈
D.令不行天下 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小题3】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实行暴政,所以秦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止,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实行仁政。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病梅馆记

龚自珍

①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龚自珍,号 ,晚晴思想家、文学家。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未可明昭大(    )   (2)文人画士孤癖之 (    )
【小题3】下列加点字活用情况与“以天下之梅”中的“绳”相同的一项是( )
A.辄数家之产
B.试使斗而
C.予生之光阴
D.取儿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小题5】本文和《种树郭橐驼传》在思想倾向和写法上都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