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麻姑观瀑记

登麻姑,过半山亭,折而百步许,有声骤起于涧,轰轰然。予诧曰:“雷也。”客笑曰:“非也。”已更折百步,有物摇扬天际,下属崖壁,皓然一色。予诧曰:“雷也”。客又日:‘作也” 夫雷必雨俱,而雪非江寒不有。今方霁矣,而时则暑也,胡为乎雪乎?彼轰然者何也?更前数十步观之,非雪也,瀑也,其声则瀑之坠石而春子崖壑之间也。予之言谬矣。

时予酣不自己,乃逐蹑微磴下,猿引贯丛石,抵溪之受瀑处,欲细观其曲折。至则寒思扑面,俄顷侵肌骨。崖端蓬勃澎湃,崩雪卷玉,余气作烟雨数十丈,盘舞喷薄,天日为噎。崖下苔矾层错,奔涛疾激,稍失足,且逐浪去。予数呼客返,辄不应。客复把余往,顾盼崖石,若有所指画。予见其髯额张动,亦终不闻其语,乃大笑。

既退,语客:“予于霁知其不为雷,于暑知其不为雪。万一过此,而适当冥晦与夫阴凝栗烈之候,雷与雪亦乌可辨哉?夫雷以气震,非著鼓钟兄吾之有质可名;而雨之结为雪,雪之泮为水与瀑,一族也。予言果谬哉?”客笑不复应。
  是山之奇以泉,泉以瀑。当隆、万时,守相有爱而振之者,更为亭台花石之属点染之,观益壮。杖履冠盖,晨夕交道路。至于今而残坏极矣,向所玩者,委诸宿莽,而不可问矣,仅盘石间一古柳亦且斩艾不留余蘖,山之兴废则有时哉。虽然,观可改,瀑不可改。亭台花石之属,近数岁,远数十岁,而瀑之寿干秋也。夫果千秋也,则数岁数十岁之兴废,直未足以喧寂之矣。
  是日,境甚幽,观甚晰。所谓客,赵子淳生、玉衡,凡三人。
(选自明代徐芳《悬榻编》,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之言矣谬:错误
B.时予不自已酣:畅快
C.余气烟雨数十丈作:兴起
D.向所玩者,诸宿莽委:丢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描述麻姑瀑布“声如雷”和“形似雪”的一组是( )
A.有声骤起于涧,轰轰然至则寒风扑面,俄顷侵肌骨
B.予见鬂其颊张动,亦终不闻其语有物摇扬天孙,下至崖壁,皓然一色
C.其声则瀑之坠石而春于崖壑之间也崖端蓬勃澎湃,崩雪卷玉
D.崖下石矶层错,奔涛疾激雪之泮为水与瀑,一族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后项是 ( )
A.这篇游记比喻生动,绘声绘色,将麻姑瀑布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文章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B.作者在麻姑欣赏到瀑布美景,很是喜欢,想走到近处仔细观赏,途中还看到猿猴在山石间攀援穿行
C.观瀑归来,作者向客人指出,瀑布声如雷,形似雪的说法有些道理。如果赶上天气晦暗,阴冷结冰寒风刺骨的日子,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D.麻姑瀑布闻名于世,一时游人络绎不绝。而今亭台残坏,游客稀少,而泉瀑不因人事而废替,依然气势恢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6-01 08:5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学校

黄宗羲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槌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有删改)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讯馘:战争结束后,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③辟雍:太学名。本是周天子为贵族子弟所设。东汉以后,历代都有。④李纲:字伯纪,北宋福建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⑤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当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加以管束。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也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也可指开国君主追尊先祖的庙号。
B.“朝廷”指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C.“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公办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发展于宋代。
D.“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还要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的事例,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同时又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2)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氏梅亭记
文天祥
庐陵贡生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早孤,有立,克肖世。于其读书游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于屋之西偏,周之一径,径一梅。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广五尺,饲鱼而观之。邻墙古树,蔽亏映带,清风徐来,明月时至。君领客于此,上下谈笑。客多乃祖父旧游,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君名亭日“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予昔者登平林公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竹石。曲折靡曼,登览幽远。公缓步徐行,杯酒流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①,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②,应接不暇,佳公子也。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木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夫高台曲池,百岁倏然,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于君不十年间,俯仰三世。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园之幸,则告于元亨日:天地闭塞而成冬,万物棣通而为春。方其闭塞也,阴风觱篥⑧,寒气赑屃④,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及其棣通也,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天地生意,无间容息。当其已闭塞之后,未棣通之前,于是而梅出焉。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天地莫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人心莫不有初。君从其初心而充之,无非仁者,梅有知,吾知其为君欣然矣。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本其先人之泽,而拳拳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甚于坡之爱张氏也。
(有删改)
(注释)①赞府:古代对县丞的别称。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和荆山产的璞玉。③觱篥( bìlì):古代乐器,声似大风触物。④赑屃( bìx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奋力昂首状。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肖世 厥:他的
B.径一梅 被:覆盖
C.则夫天地之仁者 倡:倡议
D.梅有知 而:如果
【小题2】下列诗句中所咏之梅与文中所赞之梅的品格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东风才了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李公明《早梅》)
B.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萧德藻《古梅》)
C.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
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小题3】作者盛赞萧元亨的先辈为“古君子”“佳公子”。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古君子…‘佳公子”的特点。
【小题4】文中说“天地闭塞而成冬,万物棣通而为春”,请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描绘“天地闭塞”或“万物棣通”的景象。要求:内容具体,特点突出,语言生动。60字左右。
【小题5】请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君从其初心而充之”中“初心”的含义。
【小题6】文中“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一句,使用了“雍门周见孟尝君”的典故。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雍门周以琴见乎孟尝君。孟尝君日:“先生鼓琴亦能令吾悲乎?”雍门周日:“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既已平婴儿竖子樵采薪荛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众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日:‘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
(选自《说苑》,有删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寘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官,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迫,与夫尧舜三代之育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简注)①杨寘(zhì):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②宫声:这里指宫调式,我国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中以宫调为主的调式。引:琴曲的数量单位。③雍雍:鸟和鸣声。④荫:子孙因祖上有官爵而受封做官。⑤剑浦:县名,在今福建南平县一带。

(阅读指要)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知州,好友杨真将南行,于是欧阳修作此文以送之。与以往作家的赠序文不同的是,欧阳修在文中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去称赞所送之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在文中以琴为主线,从自己养病学琴说起,中间部分大谈自己学琴的体会,末尾部分以酌酒进琴为别,既诚心抚慰好友,又含蓄地渲泄了自己被贬后的特殊心境;因而本文名为赠序,实则咏怀,借琴以抒情,抚慰友人。文中对琴声的刻画,精细入微,可与白居易《琵琶行》相媲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退而闲居,不能也(_____________)
(2)取其和者,道其郁(_____________)
(3)其幽思(_____________)
(4)是其心有不平者(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其”与“其能郁郁以久乎”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B.后,秦伐赵,拔石城
C.且行千里,谁不知D.路漫漫修远兮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达音乐特殊功能的一组是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②夫琴之为技,小矣③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④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⑤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杨寘仕途不顺,他“从荫调”而去了几千里之外的剑浦当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谊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2)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小题6】请从句式角度,简要赏析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