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游晋祠记

刘大櫆

①太原之西南八里许,有周叔虞祠。祠西为悬瓮山,山之东麓有圣母庙。其南又有台骀祠,子产所谓汾神也。有泉自圣母神座之下东出,分左右二道。居人就泉凿二井,井上为亭,槛以覆之。今左井已淹,泉伏流地中,自井又东,沮洳隐见,可十余步乃出流为溪。浸水洄洑绕祠南,初甚微,既远乃益大,溉田殆千顷。水碧色,清冷见底,其下小石罗布,视之如碧玉,游鱼依石罅往来甚适。水上有石桥,好事者夹溪流曲折为室如舟。大石乔木交荫,老柏数十株,大皆十围,其中厕以亭台佛屋,彩色相辉映,月出照水尤可爱。溪中石大者如马,如羊,如棋局可坐。予与二三子攝衣而登,有童子数人咏而至,不知其姓名,与并坐久之。

②山之半有寺,凿土为室,缭曲宏丽,累石级而上,望之墟烟远树映带田塍如画,《山海经》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周成王封弱弟于唐地,在晋水之阳,后遂名国为晋。既入赵氏,称晋阳。昔智伯决此水以灌赵城,而宋太祖复因其故智以平北汉。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唐高祖盖以唐公兴,尝祷于晋祠。既定天下,太宗亲为铭而书之,立石以祟叔虞之德。今其石在祠东,又其东为宋太平兴国之碑。

③是来也,余兄奉之官徐沟,余偶至其署,因得纵观焉。念余之去太平兴国远矣,去唐之贞观益远矣,溯而上之,以及智伯及叔虞,又上之,至于台骀金天氏之裔,茫然不知在何代。太原之去吾乡三千余里,久立祠下,又茫然不知身之在何境。山川常在,而昔之人皆已泯灭其无存。浮生之飘转无定,而余之幸游于此,无异鸟迹之在太空。然则士之生于斯世,虽能立振俗之殊勋,赫然惊人,与今日之游一视焉可也,其孰能判忧喜于其间哉!于是为之记。

(注)①刘大櫆:清代,桐城派创始人之一;早年以布衣游京师,晚年归故里,一生很不得志。②沮洳(jù rù):潮湿。 ③厕:置。④一视:等量齐观。

【小题1】第①段从哪些方面介绍晋祠的?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灌赵城,宋太祖平北汉都是晋水的大功绩。
B.智伯决此水以灌赵城,是晋水为害太大。
C.智伯灌赵城,宋太祖平北汉都是晋水的大罪孽。
D.宋太祖复因其故智平北汉,是晋水为利太大。
【小题3】文章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②段应画在前部分还是画在后部分,请简要分析。
【小题4】分条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9:2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二牛生一子曰三宝。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三 宝 仍 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 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 缘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 见 四 宝 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 矣。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乱伦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以去就力争。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惜不知其详耳。”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注】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相得也 得:契合
B.然闻之则已稔矣   稔:成熟
C.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诡: 假装
D.后四宝鬻为选人妾, 鬻:卖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    四宝虽被迫胁去
B.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 笞三宝,四宝亦然
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见悖理乱伦而不沮
D.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 以去就力争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家不知别嫌疑
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
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
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
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
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小题4】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三 宝 仍 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 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 缘 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 见 四 宝 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 矣。
【小题5】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小题6】文中结尾处,有人评价严某“是非泥古,亦非好名”,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
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琬闻其讣,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
(《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先生雅不事生产   雅:非常
B.屏绝诸好   屏:摒弃
C.出兼金访求其画 兼:多倍
D.居平善病  善:多
【小题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武不屑举业,不事生产,其家遂落,但其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
B.王武以画得誉,但并不以画攀附权贵,保持了高洁的品行。
C.王武晚年自号“忘庵”,他彻底超越了世俗功利,忘却了人间烟火。
D.文章叙议结合,选择了王武的典型言行,生动塑造了一个操守高尚的人物形象。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小题4】作者“独爱慕其为人”,请概括王武为人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灵芝记

(清) 管同

①凡木之生,不材则已,材则为栋梁,为舟楫,为凡什器;树之乎廊庙,泛之乎江湖,陈之乎五都之市,尽其用而无憾,谓之曰幸可也。其次不为人用,而产于山林,植于园囿;华以春,实以秋,荣悴开谢以其时。不尽其用,而且遂其生,谓之曰幸亦可也。其下薪之,槱之①,斩之,艾之,萌蘖之生,又从而践踏之。彼其机既欲遂而不能,而其气脉脉绵绵,又若续而不绝;雨旸所被,暵湿所薰②,朽败之余,于是乎蒸出而为芝菌。人见芝菌之生,则啧啧夸曰瑞物。呜呼!物诚瑞矣,而以木言之,其幸也与?其亦至不幸也与?

②道光四年,予迁居城北老浮桥,庭有楙树③,前主人断之。明年,有芝生于根,一本九茎,五色具备。予观之,而窃有感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楙树者,木瓜也。彼见咏于《风》,人知为材木,而前主人者,遏其机,沮其气,使之处乎至不幸,芝之生岂偶然也?今吾家于此,而芝适生,见者因贺为吾瑞。吾之瑞曷为乎来哉?为我告诸公曰:凡天下遇材木者,幸蚤爱惜焉,毋使不幸而至于芝生也,是则可贺焉矣。

注释:管同(1780—1831),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道光年间(1821—1850)举人。姚鼐著名弟子之一,与梅曾亮友善,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幼年丧父,家贫,淡泊名利,终生未仕。散文清新明快,笔力健朗。有《因寄轩文集》。①槱(yóu由)之:做积存备用的木柴。②雨旸(yáng阳):《尚书洪范》:“曰雨曰旸。”孔安国传,“雨以润物,旸以干物。”旸:出太阳。被:加。暵(hàn汗)湿所薰:干湿气味的熏染。暵:干。薰:同“熏”,侵蚀。 ③楙(mào)树:果树名,一名木瓜。
【小题1】第①段是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请作分析。
【小题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树木能被应用,能自然地完成生命周期,都是幸运的。
B.树木丧失生机是被当成木柴、被砍杀、被践踏的结果。
C.灵芝的生长意味着朽木焕发新生,“我”以为是祥瑞的。
D.我家院中生有灵芝,五色俱全,见到的人都向我祝贺。
【小题4】第②段引用《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用意是:________
【小题5】请从“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角度对本文做简要的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C.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D.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 “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保守僵化。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