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21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序》
【小题1】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11-12 09:15: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 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jui杙yi、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为变亦酷矣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B.莫不病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C.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4分)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分)
(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8分)
(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二)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令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威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B.匈奴七百余里却:打退,使……退却
C.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相信
D.先诈力而仁义后:把……丢在后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王好战,请战喻
B.五霸既殁,令不行天下不拘
C.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为长句,歌以赠之
D.秦王怀贪鄙心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小题3】给选文划线句子“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小题4】综合这两段话所阐述的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加上他施行暴政,所以很快倾危。
B.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仍然以诈力统治天下,所以导致了后来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诈力,但安定天下一定要施行仁义,顺应民心。
D.作为帝王想要长治久安,一要善于借鉴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要审时度势,变化因时,采取正确政策。
【小题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宣慰曾侯嘉政记

宋濂

今年春三月丙辰,西睦州陷。夏四月壬午,江浙行中书左丞杨公,以浦阳与睦州邻也,命宣慰曾侯自杭率师来镇其地。师还,邦人德其善驭士卒而弗扰也,思之不置。县达鲁花赤①写云石不花君暨婺州路同知赵君,因民之思而相与树碑于县庭,谓濂颇从事于文墨,走书来征记。曰:往岁,大将军赵野逊台②,首统军道浦阳。涂逢农贾及浮屠、黄冠,师不问能不能,以徽缠絷颈,使肩辎重。或血流不止,出即杀以徇。民深患苦,或传有师至,咸惊呼曰:“吾属将焉免夫!”亟奔避山谷。曾侯察知民情之惊疑,间道疾驱至县,申饬纪律,区分队伍,各从方部,以奠其居。夜漏既下,乃被铁衣,持弓矢,从一二骑,周巡近郊,威加气詟,莫敢少恣。居无何,左丞公自将临睦州,檄曾侯还杭,以守旧营。晩始受命,鸡初号,复就间道驰去。每出率一队,辄用数骑监之,若鱼贯,若雁行,无敢乱越。县父老相与言曰:“曾将军其去矣乎?何为来不吾知而去亦不吾知也?”我等闻其言,弗忍违用,以其事累吾子,幸有以详文云。濂发书,为之叹曰:“有是哉!何曾侯之贤于人也?”濂虽不识曾侯,窃闻所至以爱民为务,今来浦阳,会大府有验亩征粮之科,为之恻然,亟白部使者罢之。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曾侯名华,字华叟,武冈人。精悍而有智谋,通孙、吴、司马法,损家赀,招兵市马,为国宣力,前后屡建大勋,今以明威将军、广东道宣慰副使,兼江浙行省都镇抚。

(注)①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掌印者”。②逊台:退出台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B.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C.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D.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午是干支纪年法,这种方法把十天干、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
B.宣慰指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文中指官职名。
C.浮屠是音译词,也作浮图、佛图,有佛、佛教徒、佛塔等意义,文中指和尚。
D.行省为元代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元代于各地区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华善于驾驭士卒。每支队伍出发时,派数名骑兵监督,秩序井然;又披戴盔甲,手持弓箭,带领士兵在郊外巡逻,部下慑于他的威严,没有敢放肆的。
B.曾华爱护百姓。他严禁士兵骚扰百姓,通常晚上接到军令,第二天早上天没亮就悄悄出发。宋濂受曾侯感召,禀报上级免除向浦阳百姓征收粮食。
C.曾华忠诚爱国,精通兵法。他精明强悍而足智多谋,熟悉孙子、吴起、司马穰苴等人的兵法,曾变卖家产,招兵买马,为国出力,先后屡建奇功。
D.本文刻画有力,写法新颖。对人物的刻画以正面描写为主,辅以侧面烘托和对比。在文末交代人物的名、字、籍贯,不同于正史中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侯察知民情之惊疑,间道疾驱至县,申饬纪律。
(2)居无何,左丞公自将临睦州,檄曾侯还杭,以守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