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梦记(节选)
白行简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籍,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其词曰:“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实二十一日也。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窦不获已,遂听之。问其姓,自称赵氏。及觉,具告于韦。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顾谓韦曰:“梦有征也。”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与之。巫抚拿大笑,谓同辈曰:“如所梦矣!”韦惊问之,对曰:“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酹,获钱二镮焉。及旦,乃遍述于同辈。今则验矣。”窦因问巫之姓氏。同辈曰:“赵氏。”自始及末,若合符契。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就:靠近,走进去
B.同诣杓直修行里第诣:拜见
C.刘亦具陈其见具:详细地
D.宿潼关逆旅逆旅:客舍,旅店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一髯而短者祝酹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破迸走散,因忽不见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三个梦恰好是三种梦的类型:第一个梦是你所做的事在别人的梦境里,第二个梦是说你在现实中看到了别人的梦中情景,第三个梦是说两个人的梦境彼此完全相通。
B.第一个故事中,刘幽求捡了一块瓦片投进去,击中了罍洗,围坐的人们惊惶失措,马上走得不见人影。刘幽求就打开庙门进去看,寺庙里却无一人,寺庙窗子也关得好好的。
C.第二个故事是讲述元缜与白居易的事,本文作者便是白居易之弟。白居易猜到元缜抵达梁州,元缜梦见白居易游历佛院,这固然是巧合,但也说明元白二人友情深厚真切。
D.第三个故事中,窦质梦见了一名长得又黑又高的穿青裙白衣的女巫师。第二天,窦质到华岳祠真的遇上了和梦中完全一样的巫师。而那女巫师居然也做到了与窦质同样的梦。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刘 俯 身 窥 之 见 十 数 人 儿 女 杂 坐 罗 列 盘 馔 环 绕 之 而 共 食 见 其 妻 在 坐 中 语 笑。(2分)
(2)翻译:
①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4分)
译文:  
②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9-25 04:48: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是适郢土而首冥山,背道愈远矣。

得风,风不信则花萼不茂,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秋之得雨,雨不信则百谷不实,百谷不实则收成之德废;冬之得寒,寒不信则水土不坚,水土不坚则安静之德废。以天地之灵,气不信四时犹废,而况于人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1)以邑奔鲁,曰:“使子路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子路曰:“彼不臣而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子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2),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

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诚在言外。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莅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取材于《刘子》)

注释:(1)射:人名,小邾国的大臣。(2)衡门:简陋的屋舍。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   发生:萌发滋生
B.使子路我     要:与……约定
C.彼不臣而其言 济:成全
D.鲁之匹夫 匹夫:有勇无谋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欲立行不知立信   得之心寓之酒也
B.春得风     师道不传也久矣
C.君以鼎国   天下笑者
D.子何辱     风雨兴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
草木不生长夏季植物茂盛的规律就会被破坏
B.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鲁侯假意把岑鼎献给齐国来请求结盟
C.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
所以说到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D.以信莅事则正
用诚信的态度处理事情就能公正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②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
【小题5】下面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更适合用作本文的论据?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攻,愿一饮而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卒至屠灭,为天下笑。

材料二:孔子适卫,路出于蒲,会公叔氏以蒲叛卫,蒲人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喟然曰:“昔吾从夫子遇难于匡,又伐树(1)于宋,今遇困于此,与其见夫子仍遇于难,宁我斗死。”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蒲人惧,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乃盟孔子,而出之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乎?”孔子曰:“要我以盟,非义也。”

注释:(1)伐树:孔子与弟子行至宋国,在一棵大树下学习礼仪,有人把树砍倒以驱赶他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舍异路。然仆观其为人: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煤孽其短。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成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

陵未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候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推言陵之功。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李陵既生降,聩其家声,而仆又饵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选自《报任安书》,有删改)

(注)①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李陵被围时,李广利未率主力救援,致使李陵兵败。②聩:坠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异路   趣:趣味B.足王庭   历:经过
C.陵未时   没:覆没D.卒从吏   议:议罪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李陵关系其实很普通,但他对李陵评价非常高,认为李陵为了国家的危难,能够出生入死,有国士之风。
B.李陵深入匈奴腹地,杀伤的敌人数目超过自己部队的损失,极大地震慑了敌酋,因此遭到对方全国兵力的疯狂围剿。
C.李陵兵败消息传来,汉武帝陷入愁云惨雾,众大臣则担忧恐惧;这和一开始众多王侯公卿举杯祝贺形成鲜明对比。
D.李陵一向和朝堂上的士大夫关系不睦,情分很少,唯有司马迁认为他是优秀的将领,为他辩解,但并未得到采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
(2)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小题4】司马迁对李陵降敌持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小题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吏二一人诣王(  )
(2)晏子避对曰(  )
(3)叶相似(  )
(4)公狐白之裘(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后面题。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弃甲兵而走曳:拖着。
B.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C.罟不入洿池数:读作cù,数量多。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而已②不入虎穴,得虎子
B.①斧斤时入山林②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C.①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②以其无礼
D.①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走②朝济昔设版焉
【小题3】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之以桑
B.七十者帛食肉
C.吾道也,失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序八州而同列
【小题4】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以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