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选自宋·苏辙《三国论》)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暗:黯淡,黑暗
B.此譬如两虎相捽捽:冲突,争斗
C.以自辅其所不逮逮:及,达到
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椎鲁:迟钝,愚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
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
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
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
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2-30 10:1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甲)为美,直则无姿;以(乙)为美,正则无景;以(丙)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乙)之(丙)之(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2)既之三日
【小题3】与下列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依次相同的一项是:
(例)①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删密,锄正/③必复之
A.①塞者凿之,陡者之/②子徳溥义而欲脱其妻/③阙秦以
B.①早以蕃/②越国以鄙/③由也兼人,故退
C.①豪民子惧遂杀其父/②尔安敢吾射/③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
D.①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②以易整,不武也/③君不,臣不臣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小题5】本文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借梅树的遭遇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见世之熙熙者熙熙:忙碌来往追求名利
B.出而之矫:违背
C.于是士之利求进者射:追逐
D.大率是类:似,像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当一砚之用,不知为古也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褰裳濡足,被僇辱不知羞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位卑足羞,官盛近谀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项庄拔剑舞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得知家中之砚是古砚后,没有及时验证真伪。这古砚产生时仅是普通工具,没有特殊意义。
B.文章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C.作者认为“好古”是淡泊,不与坏风气同流合污,体现了直面时俗的批判和卓尔不群的个性。
D.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义;可“好古”后来渐渐变成附庸风雅,谄媚权贵。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2)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舆

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枿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云:“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温而,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疾病)之若此。

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乃寤见剡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见文章户牖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握(手握)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扬》《皇荂》中,言偃、卜子夏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甚桑叶,波浪颓沓,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剡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剡矣。

大抵人间费用,苟得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莫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予谓今之为文者,皆夭阏剡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选自《古代散文小品选粹》)

(注)①东雒西雍:东雒,即洛阳;西雍,代指长安一带。②九牧:代之天下。③户牖:指门户。④《周南》《召南》:代之高雅音乐;《折扬》《皇荂》:代指世俗音乐。⑤管:毛笔。⑥颓沓:颓败杂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而 荣:茂盛
B.乃寤见剡藤之死    曩:往昔,从前
C.苟得其理  著:附着,引申为“合乎”
D.予谓今之为文者    错:通“措”,施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士人论文的一组是(  )
①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 ②其自重皆不啻握骊龙珠
③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 ④遂轻傲圣人道
⑤谁非书剡纸者耶     ⑥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春天的剡溪古藤与其他植物表现不同这一现象很吃惊,通过向剡溪上的人询问,才得知原委。
B.当时天下大多文人自以为是,即使少数清醒明白,但他们也寡不敌众,在多数人面前失去话语权。
C.作者借助死于当地制纸工匠之手的剡溪古藤,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文风侈靡而又骄傲自大的文人。
D.文章托物寓意,针砭时弊,观点鲜明,言辞锋利,说理生动形象,即使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2)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格天阁

(宋)罗大经

(1)秦桧少游太学,博记工文,善干鄙事,同舍号为“秦长脚”,每出游饮,必委之办集。既登第及中词科,靖康初,为御史中丞。
(2)金人陷京师,议立张邦昌。桧《议状》,大略谓:“赵氏传绪百七十年,号令一统,绵地万里;子孙蕃衍,布在四海;德泽深长,百姓归心。只缘奸臣误国,遂至丧师失守,岂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若心欲舍赵氏而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望古揆今,复君之位,以安天下。”虏虽不从,心嘉其忠,与之俱归。
(3)桧天资狡险,始陈此议,特激于一朝之;既至虏廷,情态遂变,谄事挞辣,倾心为之用。兀术用事,侵扰江淮,韩世忠邀之于黄天荡,几为我擒,一夕凿河,始得遁去。再寇西蜀,又为吴玠败之于和尚原,至自髡其须发而遁。知南兵日强,惧不能当,乃阴与桧约,纵之南归,使主和议。
(4)桧至行都,绐言杀虏之监己者,奔舟得脱。见高宗,首进“南自南,北自北”之说。时上颇厌兵,入其言。会诸将稍恣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张家军”“韩家军”。桧乘间密奏,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上为之动,遂决意和戎,而桧专执国命矣。
(5)方虏之以七事邀我也,有“毋易首相”之说,正为桧设。洪忠宣自虏回,戏谓桧曰:“挞辣郎君致意!”桧大恨之。厥后金人徙汴,其臣张师颜者作《南迁录》载孙大鼎疏,备言遣桧间我以就和好,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
(6)方其在相位也,建“一德格天之阁”,有朝士贺以云 :“我闻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桧大喜,超擢之。又有选人投诗云:“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烧银烛照蛾眉。格天阁上三更雨,犹诵《车攻》复古诗。”桧益喜,与改秩。盖其胸中有歉 ,故特喜此谀词以为掩覆之计,真猾夏之贼也。
(7)余观唐则天追贬隋臣杨素诏曰:“朕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尝欲从容于万机之暇 ,褒贬于千载之外;矧年代未远,耳目尚存者?”夫杨素异代之奸臣,则天一女主,尚知恶而贬之,矧如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上通于天,其可赦乎?开禧用兵,虽尝追削,嘉定和戎,旋即牵复,是可叹也!
(注)①格天阁:秦桧任宰相后所造,是“一德格天之阁”的简称。格,感通;格天,封建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②挞辣:完颜昌,金大将,女真族。③矧:shěn,何况。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桧《议状》(___________) (2)有朝士贺以云(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特激于一朝之(    )
A.信用 B.原谅    C.谅解    D.信件
(2)望古揆今(    )
A.追查   B.缉拿    C.滑稽  D.考察
【小题3】第(4)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B.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C.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D.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小题4】把第(5)段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厥后金人徙汴,其臣张师颜者作《南迁录》载孙大鼎疏,备言遣桧间我以就和好,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
【小题5】文章以“格天阁”为题目,用意是什么?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秦桧这个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矜节    名:名声
B.宠命优    渥:厚
C.相为命    更:更加
D.保余年    卒:终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育 ②本图宦达,不名节
B.①州司临门,急星火 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C.①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②但刘日薄西山
D.①报养刘日短也   ②非独蜀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所希冀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题4】以下对选文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头就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不仅合情,而且合理合法。
B.文中自陈宦历部分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感情至为恳切。
C.这两段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文中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题6】本文中有一些词句后来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成语。请从选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并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