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通判抚州、太常博士施侯,为阁于其舍之西偏。既成,与客升以饮,而为之名曰“见山”。且言曰:“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于今天子恭俭,陂池、苑囿、台榭之观,有堙毁而无改作,其不欲有所骚动,而思称祖宗所以悯仁元元之意殊甚。故人得私其智力,以逐于利而穷其欲。自虽蛮夷湖海山谷之聚,大农富工豪贾之家,往往能广其宫室,高其楼观,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乐、称上施耶?又况抚之为州,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地千里,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地大人众如此,而通判与之为之父母,则其人奚可不贤?虽贤岂能无劳于为治?独无观游食飨之地,以休其暇日,殆非先王使小人以力养君子之意。吾所以乐为之就此而忘劳者,非以为吾之不肖能长有此,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且夫人之慕于贤者,为其所乐与天下之志同而不失,然后能有馀以与民,而使皆得其所愿。而世之说者曰:‘召公为政于周,方春舍于蔽芾之棠,听男女之讼焉,而不敢自休息于宫,恐民之从我者勤,而害其田作之时。盖其隐约穷苦,而以自媚于民如此。故其民爱思而咏歌之,至于不忍伐其所舍之棠,今《甘棠》之诗是也。’嗟乎!此殆非召公之实事、诗人之本指,特墨子之馀言赘行,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于是酒酣,客皆欢,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而称其言之善。又美大其阁,而嘉其所以名之者,曰:“阁之上,流目而环之,则邑屋、草木、川原、阪隰之无蔽障者皆见,施侯独有见于山而以为之名,何也?岂以山之在吾左右前后,若蹯若踞,若伏若鹜,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施侯以客为知言,而以书抵予曰:“吾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如此,子其为我记之。”数辞不得止,则又因吾叔父之命以取焉,遂为之记,以示后之贤者,使知夫施侯之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其言如此。
(节选自王安石《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
①墨子:春秋末、战国初人,墨家学派创好人,尚节俭。②褊迫:狭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有堙毁而无改作作:兴建
B.往往能广其宫室往往:常常
C.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数:计算
D.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从容:跟从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为阁而名之”的缘由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②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她千里。
③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④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⑤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⑥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组是()(3分)
A.本文与《游褒禅山记》不同,没有在记游上刻意着墨,而是以记录大段语言来表明观点。
B.本文在结构上条理清晰,先撰写为阁原由,进而阐发命名原因,最后交待作者写作原因。
C.文中列举了周召公体恤人民的事例,以此来表明施侯建此阁是为了追慕贤人,纪念伟人。
D.施侯认为在地大物博的抚州,为官之人应当有闲日美地来观赏游玩,这样可以消忧解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4分)
译文:
(2)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称上施耶?(6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18 02:4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甘霖亭,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乃尔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畎亩,无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扣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不雨谓之亢再:二,两个
B.无是无民也岁:岁月
C.行之不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造:前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甘霖亭,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绅衿之能言和之
B.荆公守惠明年不日成
C.太守不勤民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畎亩渗漉闾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3分)
(2)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4分)
【小题5】请指出百姓尊敬爱戴荆太守的两个事例(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烟艇记

陆游

①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

②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然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邪?”

③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

④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鉏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获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钓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昊歌,顾不乐哉!

⑤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⑥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小题1】第①段中将两间小屋命名为“烟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小题2】第⑤段中“彼”和“此”分别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陆游以“烟艇”命名自己的居室,以寄托自己的志趣,填补自己“求之不得”的缺憾。
B.客人对主人把小屋比作“烟艇”,虽有不同见解,但也十分赞赏。
C.“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句的意思是:怎么能知道这小屋果真就不是烟艇呢。
D.有人评价这篇文章有“弦外之音”,即表面作旷达语,实际寓有陆游“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
【小题4】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求志园记

(明)王世贞

①吴域之东北隅,为友人张伯起园。园当其居之后,问遗以度,入门而香发。则杂荼靡,玫瑰屏焉,名其径日采芳,示吴旧也。径逶迤数十武,而近有庭廓如,名其轩日怡旷,示所游目也。轩之右三而楹者,以奉其光隐君像,名之日风木堂,示感也。轩之右斋以犹图史,名之日尚友,友古也。斋之后馆,馆临大池,中多金银玳瑁杂细鳞,名之曰文鱼,池所蓄也。穿池而桥,循桥稍西南,为古梅十余树,名其廊曰香雪,言梅德也。

②伯起之言曰:“吾吴以饶乐称海内冠,不佞夫差之墟。甲第名圃,亡虑数十计,即屈诸君指且遍,亡及吾园者。诸材求之蜀、楚,石求之洞庭、武康,卉木求之百粤、交州,鸟求之闽、广,而吾园固无一也。然至于旦而旭,夕而月,凤于春,雪于冬,诸甲第名圃所不能独擅而长秘,而吾得窃其余。吾他无所求,求之吾志而己。且不见夫都将相贵重用事于长安东者耶?彼其于忠若无所不之,然往往人得挟其遇以屈吾志。吾外若伸而中则屈,甚或发其次,且慨叹于所见,而辐辏沃丽之地,等之于荆榛鸟雀之区,闻歌以为哭,见乐以为忧,而不悟其所自。吾无所求伸于外,然吾求之于千百祺注之前而若吾俟,求之八荒之际而著吾应,求之千百禊之下而若吾为之符节者,此岂可与豪举迹赏者道哉?”

③王子闻之,叹曰:“善乎!子之求也。志则可与闻乎?”伯起笑而不答。王子有间日:“命之矣。”

注禩:即祀,表示“年”的意思。

【小题1】第①段按照口口顺序描写求志园。
【小题2】下列用来描述求志园的词语,不贴切的一项是(    )。
A.花木秀美B.自然天成C.古风浓郁D.格局雅致
【小题3】分析第②段张伯起从“甲第名圃”说起的用意。 
【小题4】下列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为了完成心志无所不做,但往往受制于人而难以施展抱负。
B.他们看似实现了理想无所不能,却处处要委屈自己来换取机遇。
C.他们为了追求志向似乎无所不能,但每每受制于人才赢得机遇。
D.他们看似实现了想得到的目标,却常常要委屈自己才换来机会。
【小题5】张伯起说:“吾他无所求,求之吾志而己”。依据文意,推断“吾志”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