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
B.主辱,臣死有余僇 (同“戮”,杀戮)
C.修我戈矛,从王于师   (整治)
D.而幸生也何所为 (幸运)
【小题2】下列各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
C.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D.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小题3】对“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一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B.我虽然光明磊落,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只能凭这微小的成绩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C.我即使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仍然没什么好自我夸耀的。
D.我即使光明磊落,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只能凭这微小的成绩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小题4】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B.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C.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D.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小题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5-13 11:0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①,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愠喜之色,惟遏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可酿酒。
(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州郡觐谒  觐:拜见
B.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 反:通“返”
C.博学善属文 属:通“嘱”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况:比
【小题2】对加横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
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征著作郎,不就。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小题3】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    )
①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 ②征著作郎,不就
③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④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⑤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⑥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B.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
C.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D.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小题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阻塞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往,到
【小题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 风之积不厚
B.①水浅舟大也 ②时矫首遐观
C.①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其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D.①覆杯水坳堂之上    ②鹏之徙南冥也
【小题7】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之二虫又何知
B.而彼且奚适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彼且恶乎待哉
【小题8】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齐州泺源石桥记

苏辙

⑴泺水之源,发于城之西南山下,北流为瑝,其浅可揭。城之西门,跨而为桥。自京师走海上者,皆道于其上。每岁霖雨,南山水潦暴作,汇于城下,桥不能支,辄败。熙宁六年,七月不雨,明年夏六月乃雨,淫潦继作,桥遂大坏。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府用其言,以告转运使,得钱二十七万,以具工廪之费。取石于山,取铁于府,取力于兵。自九月至十一月而桥成,民不知焉。三跌二门,安如丘陵,惊流循道,不复为虐。

⑵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而劝相之。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其事。桥之南五里,有大沟焉,属于四涧,以杀暴水之怒,久废不治,于是疏其堙塞,筑其缺而完之。桥之西二十步有沟焉,居民裴氏以石壅之,而屋于其上,水不得泄,则桥受其害,亦使去之,皆如其旧而止。又明年,水复至,桥遂无患。

⑶从事苏辙言曰:桥之役虽小也,然异时郡县之役,其利与民共者,其费得量取于民,法令宽简,故其功易成;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官不能尽办,郡县欲有所建,其功比旧实难。非李公之老于为政与二君之敏于临事,桥将不就。夫桥之役虽小,然其劳且难成于旧则倍,不可不记也。遂为之记。

〔注〕①瑝:通“隍”,即护城河。②窳(yǔ):粗劣;劳佚:劳动的轻重程度。③董:监督管理。

【小题1】第⑴段中“以纾其役”中的“役”具体是指  
【小题2】第⑴段中画线处的表达效果是  
【小题3】总结泺源石桥建成的经验。
【小题4】下列对第⑶段苏辙的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法”对百姓更为严苛
B.今法“宽简”不如“异时”
C.按“今法”来建桥更难
D.建桥的功与劳超过“异时”
【小题5】结合文意,对第⑵段的补叙作评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李密《陈情表》)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命巾车,或孤舟
A.且臣少伪朝
B.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D.是以区区不能废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小题4】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从周代开始用诏书,从此成为语民的专用文书。
C.陛下是古代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陛,原指帝王宫殿台阶,后来演变成了尊
帝王的称谓。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小题5】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文中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作者这样写,旨在打动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B.文中写到朝廷以孝治天下,对年老有功德的旧臣给予特殊的照顾,自己的状况特殊
更应得到朝廷的照顾。
C.作者还列举了自己伪朝做官的事实,说明自己本来就想做官,并不在乎个人的名节
不应朝廷的征召,只是祖母病重,没有非分之想。
D.面临忠孝难全的处境,作者指出了祖母和自己的年龄之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题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单,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之,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人之材,有所长则必有所短;惟君子则不然,钟毓与参佐射,魏舒常为画筹;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发无不中,举坐愕然。俞大猷与人言,恂恂若儒生;及提桴鼓立军门,勇气百倍,战无不克者。若此者固不可多得也。其次,醇谨而不足有为者。其次,跅驰而可以集事者。若但能害人而不足济事,则狗而已矣!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数十武 半步,泛指脚步
B.惊而诘其故   追问
C.或窜名县胥   串通
D.恂恂若儒生   谦恭谨慎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以其猛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B.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斯固百世之遇也
C.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俞大猷与人言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氏因狗猛而惜之,但是这只狗在冉氏父子与贼激烈搏斗中一反常态,蜷曲于床下,露出了怯的本质。冉氏恼而杀之。作者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
B.作者将冉氏之狗与张狂跋扈,俨然壮士的市井无赖作类比,对市井无赖投之以深恶痛绝的喜剧性讽刺,将之与表征平凡、中藏醇美的君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C.作者认为人的才能都有长处和短处。在人才问题的“用其长”“容其短”方面有个“质”与“度”的区别。只有以具各长处为前提,有所短方不足怪,如那种德性淳朴恭谨而无大作为者,那种禀性放荡不羁但可成大事者。
D.石氏基业毁于石虎的例子说明“妇人之仁”的内涵是重其用不计其害,从而把冉氏最初对狗爱其猛、忍其害,以及刘氏觉得狗可防贼。不计搏已之怨,妇为“妇人之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
(2)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外制集序
欧阳修
庆历三年春,丞相吕夷简病,不能朝。上既更用大臣,锐意天下事,始用谏官、御史疏,追还夏竦制书。既而召韩琦、范仲淹于陕西,又除富弼枢密副使。弼、仲淹、琦皆惶恐顿首,辞让至五六不已。手诏趣琦等就道甚急,而弼方且入求对以辞,不得见,遣中贵人趣送门合门,使即受命。呜呼!观琦等之所以让,上之所以用琦等者,可谓圣贤相遭,万世一遇,而君臣之际,何其盛也!
于是时,天下之士孰不愿为材邪?顾予何人,亦与其选。夏四月,召自滑州,入谏院。冬十二月,拜右正言、知制诰。是时夏人虽数请命,而西师尚未解严。京东累岁盗贼,最后王伦暴起沂州,转劫江淮之间,而张海、郭貌山等亦起商邓,以惊京西。州县之吏多不称职,而民弊矣。天子方慨然劝农桑,兴学校,破去前例以不次用人,哀民之困而欲除其蠹吏,知磨勘法久之弊而思别材不肖以进贤能,患百职之不修而申行赏罚之信,盖欲修法度矣。
予时虽掌诰命,犹在谏职,常得奏事殿中,从容尽闻天子所以更张庶事、忧闵元元而劳心求治之意。退得载于制书,以讽晓训敕在位者。然予方与修祖宗故事,又修起居注,又修编敕,日与同舍论议,治文书所省不一,而除目所下,率不一二时,已迫丞相出。故不得专一思虑,工文字,以尽导天子难谕之意,而复诰命于三代之文。嗟夫!学者文章见用于世鲜矣,况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致治之盛。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犹恐不称,而况不能专一其职,此予所以常遗恨于斯文也。
明年秋,予出为河北转运使。又明年春,权知成德军事。事少间,发向所作制草而阅之,虽不能尽载明天子之意,于其所述百得一二,足以章示后世。盖王者之训在焉,岂以予文之鄙而废也?于是录之为三卷。不数日,奉使河东。还,即以来河北。故其所作,才一百五十余篇云。
(选自《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皇帝“锐意天下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