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外制集序
欧阳修
庆历三年春,丞相吕夷简病,不能朝。上既更用大臣,锐意天下事,始用谏官、御史疏,追还夏竦制书。既而召韩琦、范仲淹于陕西,又除富弼枢密副使。弼、仲淹、琦皆惶恐顿首,辞让至五六不已。手诏趣琦等就道甚急,而弼方且入求对以辞,不得见,遣中贵人趣送门合门,使即受命。呜呼!观琦等之所以让,上之所以用琦等者,可谓圣贤相遭,万世一遇,而君臣之际,何其盛也!
于是时,天下之士孰不愿为材邪?顾予何人,亦与其选。夏四月,召自滑州,入谏院。冬十二月,拜右正言、知制诰。是时夏人虽数请命,而西师尚未解严。京东累岁盗贼,最后王伦暴起沂州,转劫江淮之间,而张海、郭貌山等亦起商邓,以惊京西。州县之吏多不称职,而民弊矣。天子方慨然劝农桑,兴学校,破去前例以不次用人,哀民之困而欲除其蠹吏,知磨勘法久之弊而思别材不肖以进贤能,患百职之不修而申行赏罚之信,盖欲修法度矣。
予时虽掌诰命,犹在谏职,常得奏事殿中,从容尽闻天子所以更张庶事、忧闵元元而劳心求治之意。退得载于制书,以讽晓训敕在位者。然予方与修祖宗故事,又修起居注,又修编敕,日与同舍论议,治文书所省不一,而除目所下,率不一二时,已迫丞相出。故不得专一思虑,工文字,以尽导天子难谕之意,而复诰命于三代之文。嗟夫!学者文章见用于世鲜矣,况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致治之盛。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犹恐不称,而况不能专一其职,此予所以常遗恨于斯文也。
明年秋,予出为河北转运使。又明年春,权知成德军事。事少间,发向所作制草而阅之,虽不能尽载明天子之意,于其所述百得一二,足以章示后世。盖王者之训在焉,岂以予文之鄙而废也?于是录之为三卷。不数日,奉使河东。还,即以来河北。故其所作,才一百五十余篇云。
(选自《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皇帝“锐意天下事”的做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5 09:39: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遂,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汹汹,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选自《桯史》,有删改)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平民。③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隮祔,配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其冬十月    ________
(2)自皇朝今    ________
(3)后天子从而褒赠    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这中指学校。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庠。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薨: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小题4】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

同类题3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齐,长子死;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其民,王往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一:全,都;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 憾:遗憾
B.愿死者一洒之 比:为,替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 悌:敬爱长辈
D.彼陷其民 溺:落水,引申为“深渊”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子死    斯天下之民至
B.王往征之  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C.恐美人迟暮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东败齐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魏国的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都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B.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甲文连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
C.乙文中孟子认为小国可以打败大国,弱国可以战胜强国,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D.两文都指出了梁惠王“不王”的问题所在,甲文是梁惠王“罪岁”,乙文则是梁惠王“夺民时”“陷民溺”。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②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如何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小题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小题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横渠先生行状
宋吕大临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编,俯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其愿。
(节选自《张载集》)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慨然以功名自许:期望
B.京兆王公乐道尝致郡学 延:邀请
C.用大臣登:立即
D.不其愿卒:完成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劝读《中庸》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人不堪忧吾还也
C.俯读,仰而思则思慎始敬终
D.虽蔬食自愧臣死不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
(2)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
(3)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小题4】横渠先生治学有哪些特点?根据文意,概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