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与友人论门人书(顾炎武)

伏承来教(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勤勤恳恳,闵(同“悯”)其(我)年之衰暮,而悼(痛惜)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nǎng者(从前)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西汉之传经(传授经书),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使…扬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使之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求)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凭借,借助)于经术也审(清楚,明白)矣。穷年(一年到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shěn何况)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急于进取而争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徇(顺从)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注:帖括:唐宋科举士子为对付科举死记硬背经书的一种方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年学,不至于。谷:俸禄。
B. 其无藉于经术也矣。审:明白。
C. 而之以二南、雅颂之义。 叩:考查。
D. 则是道以从人。枉:歪曲。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顾炎武不招徒授学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 ②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 
③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 ④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
⑤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  ⑥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炎武看到从孔子那时一直到他所在的时代,就没有真正肯专心向学的人,于是他没有接受友人招收门徒的建议。
B. 顾炎武坚信只要有真学问,后来总会有同心相印的人出现,彼此哪怕相距百世之久也会像是同在一室似的近亲。
C. 顾炎武在阐明自己不愿招收门徒的同时,还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追求。显示了他不甘随波逐流务求虚名的人品。
D. 援引典故、列举事实、巧作类比,笔法灵活,说理充分,可以说是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最显著的特色。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
(2)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3) 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5-31 02:0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鹿忠了公祠堂记

方苞

定兴鹿忠节公致命于城西北隅,邑人就其地为祠。曾孙某葺之,列树增舍,子孙暨乡人志公之学者得就而讲习焉。

《年谱》记云:先生部署方定,而后薄城下矣。时二十二日也。先生所讨论于辽左者,无不思试之,于今相持至二十七日,敌肉薄,环攻城陷,先生死之。呜呼!先生之学于斯益见矣。居恒尝语启泰先生曰:“我侪学问须打破死生关头,才能无入不自得。则先生之谈笑入城,城陷而死,殆其日用常行乎!

余尝谓自阳明氏作,程、朱相传之统绪几为所夺。然窃怪亲及其门者多猖狂无忌。而自明之季以至于今,燕南、河北、关西之学者能自树立,而以志节事功振拔于一时,大抵闻阳明氏之风而兴起者也。昔孔子以学之不讲为忧,盖匪是则无以自治其身心,而迁夺于外物。阳明氏所自别于程、朱者,特从入之径涂耳。至忠孝之大原,与自持其身心而不敢苟者,则岂有二哉?方其志节事功赫然震动乎宇宙,一时急名誉者多依托焉以自炫。故末流之失,重累所师承。迨其身既殁,世既远,则依托以为名者无所取之矣。凡读其书,慕其志节事功而兴起者,乃病俗学之陋,而诚以治其身心者也。故其所成就皆卓然不类于恒人。

吾闻忠节公之少也,即以圣贤为必可企,而所从入则自阳明氏。观其佐孙高阳及急杨、左诸公之难,其于阳明氏之志节事功信可无愧矣。终则致命遂志,成孝与忠,虽程、朱处此,亦无以公之义也。用此知学者果以学之讲,为自事其身心,即由阳明氏以入,不害为圣贤之徒。若夫用程、朱之绪言以取名致科,而行则背之,其大败程、朱之学视相诋訾者而有甚也。

公之生平耿着于天壤,盖无于余言。故独着其所以为学之指意,使学者知所事而用自循省焉。是则公之志也夫!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暨乡人志公之学者得就而讲习焉 俾:使
B.先生所讨论于辽左  曩:先前
C.亦无以公之义也  易:交易
D.盖无于余言  俟:等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古代可指同乡的人,可指乡下人,也可指俗人。本文可译为“同乡的人”。
B.年谱,按年月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多为后人就其著述及史实考订编次而成。
C.阳明氏,即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而自号阳明子。
D.程、朱,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和朱柏庐的合称,提倡性理之学,自成一派。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则先生之谈笑入城,城陷而死,殆其日用常行乎!
(2)迨其身既殁,世既远,则依托以为名者无所取之矣。
【小题4】文中作者肯定阳明之学的理由有那些?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而飞  怒: 愤怒,这里指因愤怒而飞起。
B.而后乃今风    培:增加。
C.榆枋而止 抢: 触、碰
D.百里者 适: 刚刚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齐谐》者,志怪者 且夫水之积不厚
B.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我决起
C.去六月息者也  余与四人拥火
D.置杯焉胶 时不至
【小题3】以下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或许是它真正的颜色吧?大概是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尽头吧?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庄记

郑燮

(1)广陵城东二里许,有梅庄,敬斋先生之业也。先生性嗜梅,其家所植亦伙矣,又构别墅于郊外,老梅数十亩矣,曰“梅庄”,盖其嗜也.

(2)梅之古者百余年,其次七八十年,其次二三十年,虬枝铁干,蠖屈龙盘。先生与梅最亲切,扑者培之;卧者扶之;缺者补之;茸者削之;根之拔者,筑土以培之;枝之远者,梁木以荷之。梅亦发奋自喜,峥嵘硕茂,以慰主人之意.又尝伐他树枝以相撑柱。其柯得气而活,交枝接叶,与梅相抱,若连理焉,岂非气至而神,神之而化乎?

(3)春明花放,主人载诗筒,陈酒基,列茶具。或一人独往,以领其神;或与客偕来,以广其趣。歌诗赠答卜篇章重叠,酒盏纷纭。

(4)至于霜凄月冷一冰魂雪魄,淡烟浮绕与于内外,主人徘徊其下,漏口频催,不忍就,卧,盖念梅之寒,与同寒也。

(5)逮夫朝日将出,红霞丽天,与梅相映影射,若含笑,若微醉。梅亦呼主人,与之割暄分暖,不独享也。主人与梅,是一是二,谁能辨之?

(6)更有风号雨溢,电激雷奔,主人披衣而起,挑灯达旦,周遭巡视,视梅之安而后即安,此岂有所勉张矫饰哉!

(7)其性之所嗜,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也。其他苍松古柏,修竹万竿,为梅之挚,交。檀梅放腊,为梅之先驰;辛夷涨天,绣球扑地,为梅之后劲。桃李丁杏,江篱木芍;山榴桂菊,不可胜记,皆梅之附庸小国也!

(8)一亭一池,_楼一阁,人意表之旨趣焉。一台一榭,一廊一柱,一栏一槛,一花一木,皆主人经营部署,出人意表之旨趣焉。

【小题1】以“梅庄”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有关本文情节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2)段用一连串动词具体描写先生的护梅行为,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对梅的“亲切”。
B.在天气晴朗,梅花开放时,先生常常在梅庄饮酒、喝茶、赋诗,尽情享受自在、雅致的生活。
C.作者对先生在“霜凄月冷”和“风号雨溢”时“不忍就卧”、“挑灯达旦”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觉得有点夸张、做作。
D.先生用其他树枝支撑梅树,那些树枝得了梅树之气竟然成活了,且与梅树枝叶相连,太神奇了。
【小题3】画线句“梅亦呼主人,与之割暄分暖,不独享也”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末写到“苍松古柏,修竹万竿”以及桃李、桂菊等不可胜记的其它花卉,其用意是________
【小题5】本文中的敬斋先生种植、护养的梅树.“峥嵘硕茂”,郭橐驼种的树“无不活,且硕茂”。两人成功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