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鹿忠了公祠堂记

方苞

定兴鹿忠节公致命于城西北隅,邑人就其地为祠。曾孙某葺之,列树增舍,子孙暨乡人志公之学者得就而讲习焉。

《年谱》记云:先生部署方定,而后薄城下矣。时二十二日也。先生所讨论于辽左者,无不思试之,于今相持至二十七日,敌肉薄,环攻城陷,先生死之。呜呼!先生之学于斯益见矣。居恒尝语启泰先生曰:“我侪学问须打破死生关头,才能无入不自得。则先生之谈笑入城,城陷而死,殆其日用常行乎!

余尝谓自阳明氏作,程、朱相传之统绪几为所夺。然窃怪亲及其门者多猖狂无忌。而自明之季以至于今,燕南、河北、关西之学者能自树立,而以志节事功振拔于一时,大抵闻阳明氏之风而兴起者也。昔孔子以学之不讲为忧,盖匪是则无以自治其身心,而迁夺于外物。阳明氏所自别于程、朱者,特从入之径涂耳。至忠孝之大原,与自持其身心而不敢苟者,则岂有二哉?方其志节事功赫然震动乎宇宙,一时急名誉者多依托焉以自炫。故末流之失,重累所师承。迨其身既殁,世既远,则依托以为名者无所取之矣。凡读其书,慕其志节事功而兴起者,乃病俗学之陋,而诚以治其身心者也。故其所成就皆卓然不类于恒人。

吾闻忠节公之少也,即以圣贤为必可企,而所从入则自阳明氏。观其佐孙高阳及急杨、左诸公之难,其于阳明氏之志节事功信可无愧矣。终则致命遂志,成孝与忠,虽程、朱处此,亦无以公之义也。用此知学者果以学之讲,为自事其身心,即由阳明氏以入,不害为圣贤之徒。若夫用程、朱之绪言以取名致科,而行则背之,其大败程、朱之学视相诋訾者而有甚也。

公之生平耿着于天壤,盖无于余言。故独着其所以为学之指意,使学者知所事而用自循省焉。是则公之志也夫!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暨乡人志公之学者得就而讲习焉 俾:使
B.先生所讨论于辽左  曩:先前
C.亦无以公之义也  易:交易
D.盖无于余言  俟:等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古代可指同乡的人,可指乡下人,也可指俗人。本文可译为“同乡的人”。
B.年谱,按年月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多为后人就其著述及史实考订编次而成。
C.阳明氏,即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而自号阳明子。
D.程、朱,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和朱柏庐的合称,提倡性理之学,自成一派。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则先生之谈笑入城,城陷而死,殆其日用常行乎!
(2)迨其身既殁,世既远,则依托以为名者无所取之矣。
【小题4】文中作者肯定阳明之学的理由有那些?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31 03:45: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亡:逃跑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进进出出
D.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谢:道歉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的“所以”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C.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骂鰍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的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紧急形式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C.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急忽然出现了转机。
D.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小题1】选出对黛玉的心理描写和对贾母的第一段语言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   )
A.黛玉对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不满,贾母此语是为了缓和这种气氛。
B.黛玉对贾府的规矩产生怀疑,贾母此语则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
C.黛玉推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贾母此语充满了对熙凤的喜爱。
D.黛玉意识到贾母对熙凤的喜爱,贾母此语则是掩盖这种喜爱之情。
【小题2】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小题3】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 批;击
C.如土委地    委;卸落
D.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善刀而藏之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