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2-05-18 04:3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18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第:只,仅止
B.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辨别
C.而亦无颠危之患危:危险,祸害
D.间诣余言诣:拜访,探问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以吾一日长乎尔
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小题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不盲者之尽盲”的一项是(   )
①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 ②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③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
④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  ⑤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⑥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
A.①③⑥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卒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加横线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激昂大义,蹈死不相如召在赵御史
B.五人之死秦人之,亦不甚惜
C.忠义于朝廷虽又槁,不复挺者
D.然五人之刑也北邀国者相见
【小题2】加横线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哀斯墓徒有其石也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B.谈笑死醉则更相枕
C.发志士之悲哉皆出于此乎
D.而五人生编伍之间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最后两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评价五人从容临难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六国论》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贏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B.不赂秦  义:坚守正义
C.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谋和力量
D.刺客不行  不行:不用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
例句:至丹荆卿为计
A.洎牧谗诛B.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趋于亡D.苟天下之大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议论六国破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B.第二段以“呜呼”感叹起笔,承接上文进一步反面假设,深入论证了观点。
C.作者把“不赂者”分为两种:一种与秦而不助他国,如燕;一种抗秦不赂秦,如齐赵。
D.本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巧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同类题5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诸父异爨(_________) (2)二世,先妣抚之甚厚(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项。
(1)视无可置者    (______)
①环顾   ②但 ③拜访    ④回头看
(2)大母余曰 (_____)
①看望   ②经过    ③超过   ④拜访
【小题3】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能足音辨人 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B.庭中始为篱,为墙 今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庭 室西连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再变矣  轩四遭火,得不焚
【小题4】下面对第②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②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②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小题6】归有光擅长运用生活琐事写出感人的文章。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