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卒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加横线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激昂大义,蹈死不相如召在赵御史
B.五人之死秦人之,亦不甚惜
C.忠义于朝廷虽又槁,不复挺者
D.然五人之刑也北邀国者相见
【小题2】加横线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哀斯墓徒有其石也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B.谈笑死醉则更相枕
C.发志士之悲哉皆出于此乎
D.而五人生编伍之间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最后两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评价五人从容临难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3 12:0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合为时而著合:应当,应该。
B.小穷则以诗相勉穷:失意,不得志。
C.己尚病,况他人乎病:生病。
D.知吾罪吾,率以诗也罪:怪罪,谴责文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歌诗合事而作吾属今之虏矣
B.欲稍稍进闻上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C.以质合迂,宜人不爱也句读不知,惑不解
D.与足下小通则诗相戒若稍饰楼观亭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所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
B.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小题4】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2)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3)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
C.信臣精率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过秦论②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
B.①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①商君佐之,内立法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小题3】(小题3)本段文字从几个方面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对比,选出对比的几个方面
①天下 ②地位 ③地势 ④兵器 ⑤权力 ⑥军队 ⑦谋略
A.①②④⑥B.②④⑥⑦C.③④⑤⑦D.②⑤⑥⑦
【小题4】(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分)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译文:     
③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分)
译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③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④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节选自虞集⑤《道园学古录》卷七)
【注】①某:我。 ②次:排列。 ③秽:杂草。 ④起:起任。⑤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相与怃然而去怃然:愤怒的样子
B.聚足以涉聚足:聚集满了
C.将靡然委顺靡然:惧怕
D.谓之旧人旧人:有资历的老人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B.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C.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D.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侯听取朋友的意见,重修了破亭,并且以“一柱”为其命名,“一柱”的蕴意是卓然独立,不偏侧哪一边,也不依傍什么。
B.作者因遭朝廷贬谪而来到临川,因其内心苦闷彷徨,小孤山的景色萧条,而导致作者游山时的心情越加情愁,伤悲。
C.李侯修亭的原因一方面是朋友的意见,但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借此机会活得民众的支持,从而能够升迁。这可真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D.因官员对亭子重修的事情置之不理,所以守亭人故意毁坏小亭以便与官员对抗,以至于亭中石阶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要不一不小心就会倾覆。
【小题4】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对楚王问

宋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注释)①遗行 过失,品行有缺点。②郢 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东北。③鲲传说中最大的鱼。④杳冥 高远的天空。⑤鬐 鱼脊。⑥孟诸 古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⑦鲵小鱼。⑧瑰意琦行 卓越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何士民众庶不之甚也
(2)国中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3)凤皇上击九千里,云霓,负苍天
(4)鬐于碣石
【小题2】与“先生其有遗行与”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为《阳春》《白雪》
B.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C.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其若是谁能御之
【小题3】于“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我若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其皆出于此乎
D.覆之以掌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小题5】宋玉认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被“士民众庶”“不誉之甚”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