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18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第:只,仅止
B.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辨别
C.而亦无颠危之患危:危险,祸害
D.间诣余言诣:拜访,探问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以吾一日长乎尔
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小题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不盲者之尽盲”的一项是(   )
①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 ②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③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
④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  ⑤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⑥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
A.①③⑥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5-29 01:2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类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

注①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漾(mǎng yàng):广阔无边的样子。③薰莸:分别指香草和臭草。④五教: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兵器D.夫子曰:“哉!”   辩:通“辨”,区别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以其类异 也:语气词,表判断
B.以类异也 其:代词,他们的
C.子路抗手对曰    而:连词,表方式或状态
D.夫子何选 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B.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C.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D.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 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①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②,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③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有删改)
【注】①戾契:不循正常管道。②阿衡、太师:皆为古时官名。③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摄:代理
B.怒去,发狂投江水再:再一次
C.处士将嫁其女,曰惩:告诫
D.唯此翁人意可:适合
【小题2】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以与凡子
A.有以君生平告者B.狂子不足以共事
C.吾以龃龉穷D.我袖以往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4分)
⑵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4分)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注 ①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②俦(chóu)类:同伴。③传(zhuà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④麈(zhǔ)尾:拂尘尾。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从事既去去:到、往
B.人无能间间:离间
C.辟君部庐陵从事从事:指办事、治事
D.适逢君过适:刚才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B.以麈尾掩口而笑以其无礼于晋
C.子孙家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D.使问君之从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小题3】(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小题4】(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⑴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4分)
译:  
⑵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4分)
译:  
⑶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4分)
译: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固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国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临:面对。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B.固一世之雄也
C.而今安在哉?D.不吾知其亦已兮
【小题4】下列又对所选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作者用月与水作比,阐释变与不变的道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所抱定的生活态度
D.所选文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非常丰富,转换也十分自然。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