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选出下面译文正确的一项(  )(2分)
译文: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罪过啊,是年成(不好)啊!”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七十个人穿丝织品的衣服吃肉,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然而不称王的,没有啊!
B.遂命酒,使快弹数曲。译文:于是吩咐我摆酒,让我快快弹奏几曲。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文:只是没有走一百步罢了,也是在走啊!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5-06 01:2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完成下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复挺者挺:直。
B.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而闻者彰彰:清楚
D.假舆马者假:驾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取之蓝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B.輮为轮斧斤时入山林
C.见者远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D.风雨兴三人行,必有我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C.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D.振长而御宇内策:政策
【小题2】对下列划线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天下之,聚之咸阳。
④信臣精卒陈利而谁何。
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
B.本段分两层。第一层,写“攻”。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
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第二层,写“守”。作者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
列措施,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方面详细叙述,这中间已现出暴政
的魔影。
C.这一段文字写出了秦始皇取天下威力之猛和守天下防范之严;还写出了秦朝初期盛极
一时,反衬下段秦朝灭亡的迅速。
D.作者在本文中认为,要想让统治长久,在攻取统辖和守卫天下,都应该施行仁义,否
则就会迅速灭亡。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第一句5分,第二句3分,共8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惠山记

明 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号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痉,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牌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小题1】“宾客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
【小题2】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小题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性格的一项是
A.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B.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C.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D.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小题4】请从思想内容或写作手法的角度,就本篇游记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B.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C.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因:因为。
D.数百之众 将:率领。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吞二周亡诸侯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B.铸以为金人十二,弱天下之民 作《师说》贻之
C.临不测渊,以为固 收天下之兵,聚咸阳
D.天下定 学不可以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