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惠山记

明 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号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痉,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牌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小题1】“宾客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
【小题2】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小题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性格的一项是
A.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B.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C.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D.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小题4】请从思想内容或写作手法的角度,就本篇游记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8 11: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得白鹿,文长作表 属:嘱托
B.议者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相比
C.杀其继室,下狱死  论:判罪
D.同年有越者,托以抄录 官:官吏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B.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C.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D.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冑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文长是一个秀才,名声很大,受到薛公、胡公的赏识。但因自负才略,喜欢谈论军中之事,对世事不满,所以不遇于时。
B.徐文长的诗形象生动,构思巧妙,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悲痛。作者认为他的散文可与韩愈和曾巩等人相比。
C.作者认为徐文长是一个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他写的字笔意奔放,像艳丽的女人老了,却还保留着优雅的姿态,苍劲中有秀丽。
D.本文记述了徐文长坎坷而不幸的一生,评价了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绘画上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他深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
②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漪堂记

袁宏道

余既僦居东直房,洁其厅右小室读书,而以徐文长所书“文漪堂”三字匾其上。或曰:“会稽,水乡也,今京师嚣尘张天,白日茫昧,而此堂中无尺波一沼之积,何取于涟漪而目之?”居士笑曰:“是未既水之实者也。夫天下之物,莫文于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几千里。细则为罗觳,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绅,立则为岳玉;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故天下之至奇至变者,水也。夫余水国人也。少焉习于水,犹水之也。已而涉洞庭,渡淮海,震泽,放舟严滩,探奇五泄,极江海之奇观,尽大小之变态,而后见天下之水,无非文者。既官京师,闭门构思,胸中浩浩,若有所触。前日所见澎湃之势,渊洄沦涟之象,忽然现前。然后取迁、固、甫、白、愈、修、洵、轼诸公之编而读之,而水之变怪,无不毕陈于前者。或束而为峡,或回而为澜,或鸣而为泉,或放而为海,或狂而为瀑,或汇而为泽,蜿蜒曲折,无之非水。故余所见之文,皆水也。今夫山高低秀冶,非不文也,而高者不能为,顽者不能为媚,是为死物。水则不然。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夫余之堂中,所见无非水者。江海日交于睫前,而子不知,子则陋矣,余堂何病焉?”

(注释)①天绅:形容瀑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渡淮海,震泽________________
(2)而高者不能为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划直线句主要表现出水的□□□□。
【小题3】下列对“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文章要用心作就能像水一样机敏,是相同的情况不同的表现形态。
B.所以文章的创作与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相同,表现形态不同。
C.所以文章的中心应和水一样机敏,这两者是一种情况但表现形态不同。
D.原先文章的创作和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不变但形态可以多变。
【小题4】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渊明传
(明)袁宗道
口于味,四肢于安逸,性也。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而啖肥甘者,必冒寒出入,冲暑拜起之劳人也。何口体二性相妨如此乎?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渊明夷犹柳下,高卧窗前,身则逸矣;瓶无储粟,三旬九食,其如口何哉?今考其终始,一为州祭酒,再参建威军,三令彭泽,与世人奔走禄仕,以餍馋吻者等耳。观其自荐之辞曰:“聊欲弦歌,为三径资。”及得公田,亟命种秫,以求一醉。由此观之,渊明岂以藜藿为清,恶肉食而逃之哉?疏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书。虽欲不归而贫,贫而饿,不可得也。子瞻檃括《归去来辞》为《哨遍》,首句云:“为口折腰,因酒弃官,口体交相累。”可谓亲切矣。譬如好色之人,不幸禀受清羸,一纵辄死,欲无独眠,亦不可得。盖命之急于色也。
渊明解印而归,尚可执杖耘丘,持钵乞食,不至有性命之忧。而长为县令,则韩退之所谓“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未有不丧身失命者也。然则渊明者但可谓之审缓急,识重轻,见事透彻,去就瞥脱者耳。若萧统、魏鹤山诸公所称,殊为过当。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时而驾,识与才可推也。若如萧、魏诸公所云,不过恶嚣就静,厌华乐淡之士耳。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注】①弦歌,指出任县令。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③檃括,就原有的文章剪裁改写。④瞥脱,爽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冲暑拜起之劳人也     冲:顶着。
B.以餍馋吻者等耳 等:等同。
C.慵惰之性,不惯簿书    簿书:簿册文书。
D.识与才可推也 推:称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B.高卧窗前,身则逸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殊为过当   若属皆且为所虏
D.亟命种秫,以求一醉  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腹享受,四体安逸是人之常情,作者认为这两者常常互相干扰妨碍,很难两全。
B.陶渊明能写出“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正是因为他有作者所十分推崇的才识。
C.在人们心目中陶渊明的形象历来是很飘逸的,作者觉得这是过誉,于是重加评说。
D.该文是一篇否定历史定论、自出心裁的杂说类文章,多引古人论述佐证自己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
(2)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渊 明 达 者 亦 不 肯 受 此 不 近 人 情 之 誉 也 然 而 自 古 高 士 超 人 万 倍 正 在 见 事 透 彻 去 就 瞥 脱 何 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雪涛阁集序
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目而逐时。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阝贵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骚之不袭雅也,雅之体穷于怨,不骚不足寄也。后之人有拟而为之者,终不也,何也?彼直求骚骚之中也。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而其为文也,有直书之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文实。晋、唐以后,为诗者,有赠别,有叙事;为文者,有辨说,有论叙。架空而言,不必有其事与其人,是诗之体已不虚,而文之体已不能实矣。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诎于法,不敢自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腕信口,皆成律度,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音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节选自《中国历代文论选》,有删改)
(注)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袁宏道的朋友。②驺从:达官贵人出行时骑马导行传呼的侍从。③俳:滑稽,幽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目而逐时 逐:驱逐。
B.终不也     肖:像,相似。
C.腕信口,皆成律度    信:随意,任凭。
D.为脱其粘而其缚 释:解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骚不足寄也 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彼直求骚骚之中也    急星火
C.不敢自伸其才 劳苦功高如此
D.言今人之所不能言    则尽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就指出从古至今,时代发展趋势使文章不能不发生相应的变化,模仿古人说话就好像严冬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B.晋、唐之前,诗虚而文实,诗歌重在寄托情感,而文章重在叙写事情,晋、唐之后,诗歌中有叙事成分,文章中有辩说议论的成分。
C.作者认为近代文人根本不应该复古,他们应该自创新意,不能模拟前人字句,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
D.有人认为进之的文章虽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主旨悠远,但是有些句子近于浅近俚俗,而作者却对进之的这种写法大加肯定。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不 然 古 之 才 人 何 所 不 足 何 至 取 一 二 浅 易 之 语 不 能 自 舍 以 取 世 嗤 哉 执 是 以 观 进 之 诗 其 为 大 家 无 疑 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
(2)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枕中十书序

(明)袁宏道

①人有言曰:“胸中无万卷书,不得雌黄人物。”然书至万卷,不几三十乘乎?除张司空外更几人哉!予于汉刘向、唐王仆射、宋王介甫、苏子瞻见之,然自子瞻迄今又三百余岁□,予于杨升庵、李卓吾见之。或说卓秃翁,孟子之后一人。予疑其太过。又或说为苏子瞻后身,以卓吾生平历履,大约与坡老暗符,而卓老为尤惨。

②予昔令吴时,与卓吾游黄鹄矶,语次及著述书,李卓吾便点首曰“卓老子一生都肯让人。难著书则吾实实地有二十分胆量,二十分见识,二十分才力,若信得过否?”予唯唯。遂诘之曰:“尔数部中,谁是最得意者?”卓吾曰:“皆得意也,皆不可忽也。《藏书》,予一生精神所寄也;《焚书》,予一生事迹所寄也;《说书》,予一生学问所寄也,别有十种,约六百余纸,于中或集诸书,或附已意,此予一生神勇,游戏三昧所寄也,尚未终册,完当请门下校之。”自是分袂,伊南我北,卯酉相望。不数年,卓吾竟以祸殒,惜哉!

③已酉,予主陕西试事毕,复谢,天子恩命,夜宿三教寺。寺高敝筐中,获其稿读之,不觉大叫惊起。招提老僧,执光相顾。予遭询曰:“是稿何处得来,束之高阁?”老僧曰:“乡者温陵卓吾被逮时寄我物也。嘱以秘之枕中,毋令人见。今人已亡,书亦安用!”予曰:“嘻,奇哉!不意今日复睹卓吾也,卓吾其不死矣!”惜书前后厄于鼠牙,予以熹受卓吾之祝,故于燕居时续而全之,付冰雪阅而订之,藏之名山,俟有缘者梓而寿之。

(注)①袁宏道:文学家,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学说。②李卓吾:名赞,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奉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晚年被诬下狱,自制于狱中。

【小题1】填入第①段方框内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A.也B.矣C.乎D.欤
【小题2】第①段写“坡老”的用意是     
【小题3】对第②段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卓吾著书立说特别真诚用心,从不让人。
B.李卓吾著书胆量见识和才力,超过一般人。
C.李卓吾著书更讲究信用,超过常人二十分。
D.李卓吾除著书外,其他方面都可以谦让人。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直线部分的句子。
【小题5】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