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惠山记

明 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号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痉,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牌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小题1】“宾客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
【小题2】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小题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性格的一项是
A.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B.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C.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D.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小题4】请从思想内容或写作手法的角度,就本篇游记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8 11: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言,完成题目

天目

(明)袁宏道⑴

①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②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③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凡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⑵结室⑶之想矣。

④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睛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⑷,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注)⑴袁宏道:明朝散文家,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为明代著名散文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⑵出缠:脱离尘世的烦恼 ⑶结室:佛门弟子聚会祈祷    ⑷分:缘分
【小题1】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作者描述了天目山有七绝,请概括其中“三绝”和“七绝”分别是描述的什么?
【小题3】对“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荒山偏僻矮小,不足够挡住巨大的眼睛,怎么办?
B.偏僻矮小的荒山,不足以与高贵的客人相配,怎么办?
C.偏僻矮小的荒山,不能够挡住巨大的眼睛,怎么办?
D.荒山偏僻矮小,不能满足巨大的眼睛,怎么办?
【小题4】作者在第③段中的描写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请举例分析其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漪堂记

袁宏道

余既僦居东直房,洁其厅右小室读书,而以徐文长所书“文漪堂”三字匾其上。或曰:“会稽,水乡也,今京师嚣尘张天,白日茫昧,而此堂中无尺波一沼之积,何取于涟漪而目之?”居士笑曰:“是未既水之实者也。夫天下之物,莫文于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几千里。细则为罗觳,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绅,立则为岳玉;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故天下之至奇至变者,水也。夫余水国人也。少焉习于水,犹水之也。已而涉洞庭,渡淮海,震泽,放舟严滩,探奇五泄,极江海之奇观,尽大小之变态,而后见天下之水,无非文者。既官京师,闭门构思,胸中浩浩,若有所触。前日所见澎湃之势,渊洄沦涟之象,忽然现前。然后取迁、固、甫、白、愈、修、洵、轼诸公之编而读之,而水之变怪,无不毕陈于前者。或束而为峡,或回而为澜,或鸣而为泉,或放而为海,或狂而为瀑,或汇而为泽,蜿蜒曲折,无之非水。故余所见之文,皆水也。今夫山高低秀冶,非不文也,而高者不能为,顽者不能为媚,是为死物。水则不然。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夫余之堂中,所见无非水者。江海日交于睫前,而子不知,子则陋矣,余堂何病焉?”

(注释)①天绅:形容瀑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渡淮海,震泽________________
(2)而高者不能为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划直线句主要表现出水的□□□□。
【小题3】下列对“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文章要用心作就能像水一样机敏,是相同的情况不同的表现形态。
B.所以文章的创作与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相同,表现形态不同。
C.所以文章的中心应和水一样机敏,这两者是一种情况但表现形态不同。
D.原先文章的创作和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不变但形态可以多变。
【小题4】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正甫《会心集》

(明)袁宏道

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如此者哉!

注:①叙:通“序”,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③卑:低等的。④非:指责、批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中的“ ”一句。
【小题2】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语言特点。
【小题3】概括第①段所列举的附庸风雅之人的浅陋行为。(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结合第②段内容,对该段论证方法加以分析。
【小题5】文章的核心是论“趣”,即人自然率真的生命形态,作者有关“趣”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评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注)①曲蘖(niè):酒。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屡试辄(________)(2)然竟不偶(__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诸生傲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雪涛阁集序
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目而逐时。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阝贵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骚之不袭雅也,雅之体穷于怨,不骚不足寄也。后之人有拟而为之者,终不也,何也?彼直求骚骚之中也。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而其为文也,有直书之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文实。晋、唐以后,为诗者,有赠别,有叙事;为文者,有辨说,有论叙。架空而言,不必有其事与其人,是诗之体已不虚,而文之体已不能实矣。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诎于法,不敢自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腕信口,皆成律度,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音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节选自《中国历代文论选》,有删改)
(注)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袁宏道的朋友。②驺从:达官贵人出行时骑马导行传呼的侍从。③俳:滑稽,幽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目而逐时 逐:驱逐。
B.终不也     肖:像,相似。
C.腕信口,皆成律度    信:随意,任凭。
D.为脱其粘而其缚 释:解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骚不足寄也 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彼直求骚骚之中也    急星火
C.不敢自伸其才 劳苦功高如此
D.言今人之所不能言    则尽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就指出从古至今,时代发展趋势使文章不能不发生相应的变化,模仿古人说话就好像严冬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B.晋、唐之前,诗虚而文实,诗歌重在寄托情感,而文章重在叙写事情,晋、唐之后,诗歌中有叙事成分,文章中有辩说议论的成分。
C.作者认为近代文人根本不应该复古,他们应该自创新意,不能模拟前人字句,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
D.有人认为进之的文章虽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主旨悠远,但是有些句子近于浅近俚俗,而作者却对进之的这种写法大加肯定。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不 然 古 之 才 人 何 所 不 足 何 至 取 一 二 浅 易 之 语 不 能 自 舍 以 取 世 嗤 哉 执 是 以 观 进 之 诗 其 为 大 家 无 疑 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
(2)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